給現代人最具體而微的人生智慧,
也是我們面對困頓迷障時,最好的指引與滋養──《薄伽梵歌》
◆◆◆
我們如何做到不「批判」,消除人我之間的分別心?
人生最大的恐懼,是來自於什麼呢?
我們該如何穿越心念的動盪,找到內心更深處的平靜?
又該怎麼在「輪迴」的世界裡追求真正的「解脫」?
◆◆◆
印度知名神話學家德杜特.帕塔納克規劃了18個主題,
帶領我們與他對話,看見他的《薄伽梵歌》,
也試著讓我們在吠陀智慧的引領下,
領略出屬於自己的《薄伽梵歌》。
《情緒食療》作者/謝無愁
「元宇宙共好空間」創辦人/劉柳樺
◆推薦◆
【版本特色】
◆作者為印度知名神話學家,對神話與傳統文化有深入研究與見解
◆精煉18個主題,幫助讀者快速理解《薄伽梵歌》要義
◆收錄近150張圖表,快速歸納文義,總結重點
【本書介紹】
最崇高的人生解脫經典,《薄伽梵歌》
在奉行印度教的國度裡,《薄伽梵歌》被譽為印度三大聖典之一,同時也是公認最具影響力,最崇高的「人生解脫經典」。《薄伽梵歌》出自印度最長史詩《摩訶婆羅多》第六篇,描寫俱盧大戰開打之前,由奎師那向阿周那所傳述的內容。
自史詩孕生的人生智慧
戰爭一觸即發,悲劇無可避免。般度族王子阿周那剎時意識到,戰場上對立的兩方,都有自己的至親好友,於是轉而向毗濕奴化身的奎師那求助:「為什麼必須參與一場兩邊都是親人的戰爭?」
接著,奎師那在一場又一場的對話裡,為阿周那悉心講解了作為一名武士和王子應盡的責任,破除困頓,也指引他通往人生最高理想——「解脫」的三個方法:行動瑜伽、知識瑜伽、奉愛瑜伽。這些對話,蘊含著印度教的根基與吠陀智慧的精髓,因而讓《薄伽梵歌》成為印度最著名的宗教哲學詩。
《薄伽梵歌》與其他印度經典最大的不同,在於奎師那話語中蘊含的人生智慧與哲理,已超越了宗教信仰的範疇,不僅僅適用於阿周那遭遇的難題,也適用於現代社會的諸多情境,直至今日,這部經典仍然為許多人帶來深刻影響,甚至成為現代溝通技巧的參考。
打破線性閱讀順序,提煉18精選主題
傳統上,靈性導師一次只講解《薄伽梵歌》的某一特定詩節或某一章。因為《薄伽梵歌》的寫作方式不同於現代:有些同樣的觀念分散在不同的章節裡,有很多觀念則不斷重複,還有些則假定讀者已擁有早期吠陀經典和奧義諸書的知識。
有別於《薄伽梵歌》多數譯本採用逐句翻譯詩文,再加上註釋評論,研究印度神話的專家德杜特.帕塔納克則是以他自己的理解,提煉出這部經典的精要,以「同理心」、「自省」、「信任」、「財產」、「執著」、「業力」等題目,安排了18個主題。同時,作者還把複雜的概念化為大量的圖表,讓讀者可以更快理解《薄伽梵歌》蘊含的各種觀念,也成了《我的薄伽梵歌》一大特色。
我的《薄伽梵歌》,你的《薄伽梵歌》
國際薄伽梵歌協會(International Gita Society)創辦人摩南達•普拉薩德(Ramananda Prasad)曾說道:「《薄伽梵歌》的最佳翻譯,就是你自己的翻譯。」借用這個說法,這本書包含了作者對《薄伽梵歌》的理解,是他個人主觀上的真理,因此命名為《我的薄伽梵歌》。
他也提到,對主觀真理的追求會帶來「對話」,你我可以欣賞彼此的觀點,並拓展各自的真理。如此一來,人人都可以藉由聆聽各種版本的《薄伽梵歌》,按照自己的節奏、方式來持續探索這部經典。最後,你會帶走的,將會是「你的薄伽梵歌」。
作者簡介:
德杜特.帕塔納克(Devdutt Pattanaik)
帕塔納克受過醫學訓練,從事的工作是領導人顧問,但是他最愛的卻是神話研究。截至目前為止,他已經寫過許多本書和發表過多場演講,討論神聖故事、符號、儀式的性質,還有釐清神話故事、符號和儀式跟現代社會的關聯。出版過《摩訶婆羅多的故事》、《羅摩衍那的故事》(Sita: An Illustrated Retelling of the Ramayana)、《羅摩之書》(The Book of Ram)、《神話=諸神:印度神話故事大全》(Myth = Mithya: A Handbook of Hindu Mythology)、《懷孕的國王》(The Pregnant King)等書。此外,他還出版了一系列為兒童而寫的神話故事書(Devlok series)。從他的演講、出版品和文章之中,可知他探討神話的角度新穎,書寫的風格迷人。欲知進一步的資料,請參考下列網址:www.devdutt.com
譯者簡介:
江信慧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廣告學系公共關係組碩士;印度 Mayapur 國際奎師那知覺協會奉愛瑜伽經典研習結業;印度 Rishikeshi Parmarth Niketan Ashram 瑜伽師資班結業。
翻譯此一天命總在我生命轉彎處閃動靈光。借德國漢學家顧彬所言,翻譯是服務,是比烈士更可怕的犧牲,也是愛。「服務」是翻譯實則欲令他人受益。「犧牲」是願意讓固著的自我死去,也樂於與另一個人心靈交會。「愛」是運用時間,把所知最好的詞彙奉獻出去。仍在漸次體會中;然其享受與滿足感,唯心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