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原味 最新譯著
「自愛」是人類的一種美德,它絕不能跟「自私」相混淆,人們追求自身利益的「自愛」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必要條件。
本書是一部劃時代的倫理學巨著,也是古典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被譽為西方世界的《論語》。不讀《國富論》不知道什麼才叫「利己」,讀了《道德情感論》才知道「利他」才是問心無愧的「利己」。
——[美]197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密爾頓•弗里德曼
在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中,由於人們只看到《國富論》中所論述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重視人的謀利心理和行為,強調「自利」,卻相對忽略了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感論》中所重視的人的倫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
——[英]199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
我們目睹金錢欲爆發後的罪惡,就更能體會到亞當•斯密稱《道德情感論》比《國富論》更重要的含義。市場經濟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
——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
本書是亞當斯密的傳世佳作之一,主要闡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質、道德評價的性質和斯密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為目標的倫理思想。
斯密把他認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為闡釋道德的基礎。他用同情的原理來解釋人類正義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來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並以此為基礎資料表明各種基本美德的特徵,論述具有利己主義本性的個人應該怎樣控制他的感情和行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為,以及怎樣建立一個有確定的行為準則的社會。
讀了《道德情感論》才知道「利他」才是問心無愧的「利已」。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Adam Smith),
十八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
1723年出生於蘇格蘭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1723~1740年間,在家鄉蘇格蘭求學,在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完成拉丁語、希臘語、數學和倫理學等課程;1737年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哲學。
1740~1746年間,赴牛津大學(Colleges at Oxford)求學,但在牛津並未獲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穫是大量閱讀格拉斯哥大學缺乏的書籍。
1750~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學任教授,兼負學校行政事務,此時,亞當•斯密於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感論》獲得學術界極高的評價。而後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富論》。1773年時認為《國富論》已基本完成,但他多花三年時間潤飾此書,1776年3月此書出版後引起大眾廣泛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因此世人尊稱他為「現代經濟學之父」。
1778~1790年間亞當•斯密與母親和阿姨在愛丁堡定居,1787年被選為格拉斯哥大學榮譽校長,也被任命為蘇格蘭的海關和鹽稅專員。1784年雖出席了格拉斯哥大學校長任命儀式,卻因其母於1784年5月去世所以遲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擔任校長職位至1789年。於1790年7月17日去世前,他將自己的手稿全數銷毀,享年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