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探抗戰史(二):抗日戰爭與世界大戰合流1938.11-1945.08 | 拾書所

重探抗戰史(二):抗日戰爭與世界大戰合流1938.11-1945.08

$ 572 元 原價 650

歐亞與中國戰場匯流,世界在烽火中劇變。
新史料、新觀點,全面性的抗戰史著作。
蔣介石期盼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大戰相結合」局面,終於出現!

集合多國現代史學者,重新檢視影響深遠的中日戰爭!
重探一個民族的命運,看近百年世界走向。

中國戰場如何與世界大戰合流?
解密中日戰爭最關鍵的未解之謎。

《重探抗戰史》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Hoover Institution)與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CAPRS)合作的跨國研究項目,廣召台、美、中、日四地學者,以國際視野、最新史料、多元角度,探討近代史轉捩點,影響中國、台灣、日本、歐美深遠的中日戰爭。

▍青史並未成灰:新史料、新觀點,重探中日戰爭
  《重探抗戰史》集合多地學者,力圖融合跨國視角、檔案,顛覆單薄、偏狹的既有研究與史觀,客觀公正地探討歷史的真形貌,回答關鍵但始終撲朔迷離的問題。包括:日本何以侵華、為何落敗?貧窮落後的中國為何能獲得最終勝利?南京大屠殺不為人知的真相;蔣介石對侵略者「以德報怨」的原因;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為何贏了戰爭卻輸了政權?以及若無「兩顆原子彈」,這場戰爭是否會有不同結局?
  第二卷論述1939至1945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並與世界大戰合流,歐亞戰局也牽動中國戰場,並探討始終真相未明的關鍵問題。包括:日本為何甘冒天下大不韙,在深陷中國戰場且軍力吃緊的情況下發動太平洋戰爭?日軍為何始終未能攻進重慶、為何不直攻四川速戰速決?尤其重要的是攸關抗戰成敗、直接影響戰後國共命運的「一號作戰」(豫湘桂戰役),日本為何要傾盡國力發動這項跨廣大幅員、死傷慘重的計畫,企圖打通中國大陸、直通南亞?

▍未境的追求:不只重探歷史,更要映照未來
  何以今時今日的我們,必須重探抗戰史?究其本質,影響深遠的歷史轉折,都由來於身涉其中的「人」。釐清、重構、重新審視歷史、思索人類長時段積累的結果,不只是史家不分國界、無論時代,以丹心照汗青的精神與追求,更是思索、構築未來時的重要參照。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郭岱君(Tai-chun Kuo)
  台北人,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曾任史丹佛大學東亞研究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客座教授,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秘書、第一局副局長、行政院新聞局駐波士頓辦事處主任等職。專長為政治經濟發展、中國政治、中國經濟發展、中美關係、近現代中國歷史檔案研究等,在行政及學術上均有傑出的成就。
  2003年起參與胡佛研究院檔案館「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資料保存與研究」專案,此項搜藏包括國民黨檔案(約四百萬件)、《蔣介石日記》、《蔣經國日記》、中華婦女聯合會檔案、宋子文檔案、孔祥熙檔案等,學術界公認是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之外,全球收藏近代中國檔案資料最豐富的史料中心。
  著作見諸中美各重要報章期刊,與馬若孟教授合著的Watching Communist China, 1949-79: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of China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aiwan 多年來一直是中國研究方法論方面學子必讀的書籍之一。

共同作者簡介
小谷賢 (Ken Kotani):日本大學危機管理學部教授
岩谷將(Nobu Iwatani):日本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副院長
洪小夏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教授
原剛(Hara Takeshi):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圖書館調查員
張世瑛:中華民國國史館纂修
郭岱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
傅應川:中華軍史學會副理事長
黃勇: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教師
蘇聖雄: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Kanou Seikichi:中日文翻譯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