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模仿、迷因產生,數位時代目不暇給的創意挪借、複製、改編、插寫、改寫,在網路誕生之前,光以油墨印刷的紙張玩得起來嗎?就讓雷蒙‧格諾出版七十多年仍讓人拍案叫絕的《風格練習》來示範一下!。
《風格練習》以九十九種不同的方式書寫同一個主題,一樁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如同一段主題旋律的變奏,九十九則練習極盡創意想像之能事,連續閱讀下來將可能在讀者身上觸發前所未覺的靈感,釋放蠢蠢欲動的創作慾。也因此這不僅僅是一部「作者的作品」,更是一部「讀者的作品」:在所有愛好者心領神會的閱讀,進而加入練習的過程中,這部作品不但跨界衍生出插畫、漫畫、音樂、廣告、舞台劇等不同形式的練習,同時也成為了法語修辭及創意寫作的範本教材,更彷彿預見了網路時代生機蓬勃的書寫方式,多年來不斷被賦予新生命,堪稱歷久彌新的跨世紀文學經典。
格諾戲擬既存的修辭法、文體、文學風格以及各種行話、術語,又在烏力波式的「限制」實驗以外,藉由口語表達和一語雙關,設下重重文字遊戲關卡,讓《風格練習》「不可譯」的名聲不脛而走,也因此如何跨越語言及文化差異傳達原始文本的樂趣和遊戲性,為譯者帶來了難以想像的挑戰與試煉。作家周丹穎遊走在翻譯、改編和再創作的邊界,絞盡腦汁,終為華文世界帶來首部中文譯本。本書編輯上也秉持跨界練習的理念,邀請設計師小子自由發揮,在視覺上呼應練習精神,期望中文讀者在掩卷時也能一同驚呼:
寫作還是滿讓人愉快的嘛!
商品特色
一段情節的九十九種變體,書寫風格的無盡練習
一本顛覆文學概念、窮盡作者創意、挑戰譯者極限、召喚讀者參與的奇書
雷蒙‧格諾輕鬆有趣的經典之作,周丹穎難以想像的翻譯工程,小子生氣蓬勃的設計編排
見證文學本是一場多人同樂的遊戲,就等你拿起書一同加入
作者簡介:
雷蒙•格諾(Raymond Queneau),1903年 2月21日生於勒阿弗爾,1976年10月25日卒於巴黎,法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烏力波 (Oulipo) 潛在文學工坊創始人之一。
格諾早期曾加入超現實主義團體,1929年與布列東分道揚鑣後,開始將哲學思辨和文字遊戲,融入帶有自傳性色彩的創作中。他於193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絆腳草》(Le Chiendent),深受一群藝文界朋友的讚賞,因而獲頒第一屆雙叟文學獎。螺旋狀的精密敘事結構,意料之外的偶遇和謎團,樹立了他難以歸類的作品特色之一。同一時期,格諾醉心研究被遺忘的「文學狂人」,將百科全書式的研究成果,寫進小說《利蒙的孩子們》(Les Enfants du limon),不無向福樓拜遺作《布瓦爾和佩庫歇》(Bouvard et Pécuchet)致敬之意 。1936至1938年間,格諾在每日專欄《您了解巴黎嗎?》(Connaissez-vous Paris ?)中,另以自問自答的短小篇幅,細數巴黎不為人知的掌故,展現出他好奇窮究的雜學家面貌。
1938年,格諾以審書人和英文譯者的身分進入伽利瑪出版社工作,後成為審稿委員之一。1950年代,格諾除擔任《七星百科全書》(Encyclopédie de la Pléiade) 主編以外,另加入了「啪嗒學院」(Collège de Pataphysique),同時也獲選為龔固爾文學獎評委。
1947年出版的《風格練習》,靈感乃是在一場與好友米歇爾•萊里斯 (Michel Leiris) 同行的演奏會上,受巴赫《賦格的藝術》啟發;此作問世後引發了各種跨界效應,至今已有超過三十多種語言的譯本。1959年出版的《地鐵裡的莎西》(Zazie dans le métro),亦獲得廣大迴響,隔年由路易•馬盧(Louis Malle)改編為同名電影。1961年的《一百兆首詩》(Cent mille milliards de poèmes) ,為烏力波創始之作:十首格律相同的十四行詩,裁剪成長條,可任讀者隨機翻閱、組合成一百兆首不同的詩作,富含遊戲精神。
格諾對不同科學及人文領域的知識涉獵極廣,其作品在重塑書寫規則和語言實驗之間別具一格,亦莊亦諧,呈現獨特且多重的樣貌。
譯者簡介:
周丹穎,生於台北,現兩棲於巴黎與波爾多。
著有《雙城喜劇》、《前夏之象》等小說作品。
目前為波爾多蒙田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