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心理學:我們為何聊?聊不好嗎?聊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拾書所

聊心理學:我們為何聊?聊不好嗎?聊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396 元 原價 450

沒有人喜歡無聊,但它卻無所不在,
無聊會不會是在傳達什麼訊息呢?

無聊等同於沮喪或冷漠嗎?從人類、動物到機器人都會感到無聊嗎?
哪種人更容易感到無聊?又是哪種環境最會讓人覺得無聊呢?
衝動行為、藥物濫用、成癮、賭博、飲食問題、憂鬱,全都是無聊造成的?
無聊有助於創造力和學習?心流、興趣和好奇心是擺脫無聊的妙方?
本書將解開無聊的種種謎團!


◎心智空閒+欲望難題=無聊來襲
當我們感到無聊時,時間變得漫長,手上做的事變得沒有意義,
我們難以集中注意力,感到無精打采又焦躁不安,
想要做些什麼,卻又不知道想做什麼事……
到底要怎樣才能擺脫這種困境呢?
玩電動遊戲消消樂、瀏覽社群網站的貼文、觀看串流平臺的節目……
當代社會充滿了快速易得的暫緩無聊的東西。
但是,我們對這些解脫方法的依戀,
是否讓無聊成為一個更緊迫的問題?

◎無聊有什麼用?
本書的兩位作者從心理學觀點出發,從歷史、文學及科學層面解剖「無聊」這種模糊的感覺,並以眾多實驗研究成果,來分析導致無聊的外部和內部因素、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感到無聊,以及無聊這種感覺存在的意義、它所帶來的信號,並提示讀者該如何應對無聊,進而積極投入參與有意義的行動,活出自主且精采的人生。

無聊是一種想要卻無法參與令人滿足的活動,所導致的不適感。當我們想要投入心力卻無法做到時,那種心智空閒的感覺就是無聊。無聊不是好事,也不是壞事,我們對無聊信號的反應,才決定了最終的結果。無聊是對行動的召喚,提醒我們需要更加投入,將我們推向有意義的、令人滿足的行動。它迫使你問出那個重要的問題:「我該怎麼辦?」無聊點燃了我們重建意義的渴望,而最後會導致積極的行動或結果(懷舊的遐想、慈善的大手筆),還是推向破壞性的追求(極端的政治觀點、對他人的攻擊),則取決於我們自己。

作者簡介:

詹姆斯.丹克特(James Danckert)
心理學家,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心理學系教授。曾獲選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首席科學家、加拿大滑鐵盧地區「四十歲以下四十人」。在大學攻讀臨床神經心理學時,丹克特觀察到,自己的兄長在發生車禍導致腦損傷後,變得更容易感到無聊,激發了他對無聊的研究興趣。此後,他創辦了丹克特實驗室,專門研究無聊及心智模型,在認知神經科學領域有重大突破

約翰.伊斯特伍德(John D. Eastwood)
臨床心理學家,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心理學系副教授。主要從事臨床心理學以及情緒與認知科學方面的研究,曾獲加拿大安大略心理學協會哈威.布魯克獎、加拿大總理卓越研究獎。

譯者簡介:

袁銘鈺
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語言博士研究生。
科普組織「神經現實」的成員。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