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可以被看作是一座小型的城市,校園的空間治理當如城市般有整體的規劃眼光和執行策略。成立於2018年的國立成功大學「設計中心」,由一群空間專業者所組成,肩負著規劃者與協調者的任務,透過他們所擅長的設計思考工作方式,在一棟校園建築被蓋出來之前,從整體校園空間的規劃出發,為校內使用單位與校外建築專業團隊建構溝通整合的「平台」,串接、轉譯不同專業領域的思維,讓各方的需求都能獲得最大的滿足。
「設計中心」的成員同時也是校內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者,除了在課堂上傳授美感,他們更希望學生能在校園的日常生活中培養出自身的美學品味,並能以包容態度欣賞多元價值,讓更具實驗性的想像得以實踐於校園空間之中。
本書收錄成大「設計中心」自2018至2022年所執行的大小作品,共計28件,以實際的案例和豐富的圖面,說明在不同尺度、不同型態的作品中,如何延續一貫的空間態度和價值觀,為成大這所具有90周年悠久歷史的大學校園,形塑出屬於21世紀的嶄新風貌。並邀請實際參與成大校園空間設計案的建築師與設計師接受訪談,分享他們透過「設計中心」協調整合校內使用單位的需求和意見,使設計案得以更加順利推動的經驗,以及對校園與都市空間、大學美學教育的看法。
「一所頂尖大學關切的議題必須是涵蓋各種尺度與族群的。謝謝設計中心的同仁們,整理出這幾年在校園規劃上的努力,集結成書。闡述了空間作為校園的環境改革教育的願景;嘗試了讓設計作為溝通整合與實踐的串接平臺;也梳理了尺度各異並鏈結多元使用族群的空間實驗。我們克盡大學校園空間的本分,讓在這裡熙攘生活的師生們,都能找到適切的角落彼此相互學習。」──國立成功大學 蘇慧貞校長
「閱讀《成功校園指南》一書,首先可以感受到與一般的校園空間設計書籍不同,本書嘗試從微觀到巨觀探討大學校園空間的本質,書中用了桌面、床鋪、黑板、招牌、榕樹的分類,表達以人為主體的當代校園空間思考,不僅是成大校園過去幾年來的設計紀實,也展現當代校園創意空間發展的思考脈絡。」──國立成功大學 鄭泰昇教授
「從事建築教育多年,我曾參與過許多從籌備到成立,且對建築教育體制的完善具正面影響力的事情。成大設計中心的成立及運作,肯定是一個可供建築教育體制分享及參考的最佳案例。大學校園其實是一座小型的城市,城市的環境治理一如大學的校園環境治理。藉本書之出版,完整記錄成大近期完成或進行中的校園環境治理成效,說明了校園環境治理之於當下及未來在『大學治理』的重要性。」──國立成功大學 吳光庭退休教授
「《成功校園指南》中描繪許多校園物件及組合,體現出『任意空間皆可any-space-whatever』的新形態成大校園本質,彷彿在校園的任一角落隨機取樣,都能開展成支持校園前瞻生活與學習場域的日常。校園設計不再必然要從軸線、核心、層級的塑造開始,空間的『任意物件』對照校園生活的各種『約定成俗』,反而能提出更具挑戰性的新觀點。」──國立成功大學 薛丞倫副教授兼副總務長
作者簡介:
許家茵 丹麥皇家建築與藝術學院碩士、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設計中心專案教師、國立成功大學永續校園規劃及運用委員會工作小組委員 (2020-迄今)、甘草波霸設計工作室 Lakuboba Studio (2020-迄今)。
王逸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建築學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設計中心專案教師、國立成功大學永續校園規劃及運用委員會工作小組委員 (2020-迄今)、YS SPACEDESIGN 營運總監 (2019-迄今)。
龔柏閔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設計中心專案教師、國立成功大學永續校園規劃及運用委員會工作小組委員 (2019-迄今)。
張庭嘉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設計中心專案教師、國立成功大學永續校園規劃及運用委員會工作小組委員 (2021-迄今)、Studio Ting-jia Zhang (2017-迄今)。
楊雅鈞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設計中心專案設計師 (2021-2022)。
游 婕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設計中心專案設計師 (2021-2022)。
翁新淯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設計中心專案設計師。
陳詠載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中國清華大學建筑学院硕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設計中心專案設計師 (20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