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帝國晚期的性、法律與社會 | 拾書所

中華帝國晚期的性、法律與社會

$ 790 元 原價 1,000

【書籍簡介】
本書融合了社會史與法制史的研究取向,利用巴縣、順天府等地方檔案與中央檔案,分析18世紀中國對於性犯罪法律的變化,並且藉由檔案中農民、勞工和乞丐等邊緣化人群的證詞,展現過去學界研究清代社會所未見的面向。
18世紀的中國,社會性別展演模式逐漸取代了以往的身分地位展演模式。傳統上,不同身分地位的人們長期以來受到不同的性道德標準與家庭道德的約束;新的性別制度則規定跨越身分界限,採取一致性的性道德和刑事責任標準——所有人都應該遵守婚姻中所定義的性別角色。這種性規範的轉變,印證在官方對通姦、強姦、雞姦、寡婦貞潔和賣淫的案件處理上,就代表了清政府應對社會和人口巨變的努力。在社會結構流動的挑戰下,清政府頒行大量的新法令和例文,並且強制執行嚴格的性別角色。此外,為了鞏固對小農階層的控制,家庭秩序之外的光棍則被妖魔化為性掠奪者,且被政府視為鎮壓對象。

【本書特色】
1. 本書被美國學界譽為「中國法制史的經典著作,是瞭解亞洲性別和人權史的必備讀物」。
2. 本書融合社會史與法制史的研究取向,將清代婦女貞節觀與法律律例的發展相互結合,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簡介:

蘇成捷(Matthew H. Sommer),現為史丹佛大學歷史系教授。擅長利用司法檔案研究清代中國的性、社會性別關係和法律。出版有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史丹佛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和Polyandry and Wife-selling in Qing Dynasty China: Survival Strategies and Judicial Interventions(史丹佛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兩部學術專著,並在Late Imperial China, Modern China,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他正在撰寫一本利用1,700多個相關司法案件分析18世紀清朝的男子同性性關係和男性氣概的新書。

譯者簡介:

謝美裕(Meiyu Hsieh),現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學術研究興趣為早期中國史、草原帝國等。
尤陳俊,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研究興趣為中國法律史和法律社會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