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蔓延──戰後臺灣科幻小說的空間敘事 | 拾書所

幻想蔓延──戰後臺灣科幻小說的空間敘事

$ 264 元 原價 300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學位論文出版徵選」獲選作品

科幻小說具有抽離(科技與時空的落差)與認知(反省並批判現實)的雙重特性,比起寫實主義作品更能積極地反映現實問題。臺灣科幻小說的創作主題,其實與臺灣的歷史和當時的社會變遷緊密相關。

1970年代臺灣經歷一連串的政治外交挫敗,對國族神話產生不信任與懷疑,開啟對未來中國與未來臺灣的想像;1980年代臺灣走入資本主義社會,拜物風潮、環境破壞、全球化的矛盾日漸浮現,作家透過對日常生活中的荒謬現實進行批判;1990年代臺灣女權及性別意識抬頭,無論異性或同性戀的情慾不再是一種禁忌,科幻作品中融入性別認同與身體情慾等新元素。

當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可改變,現實越來越不真實,個人與社會兩者無縫接軌之際,想像與創造力顯得彌足珍貴。臺灣欠缺的不是寫實主義(這個社會已經過度寫實了),也不是實用科學,而是無用、真實的幻想。歡迎進入本書的科幻空間。
──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林建光

科幻這個類型的美學,在於以現實鋪演想像,以想像回應現實,兩者互為孿生的鏡像。本書在藉由空間敘事重新架構臺灣科幻小說發展軌跡的同時,又透過文化翻譯、國族、日常、後人類等理論,提供文本與現實之間的辯證框架,呈顯出臺灣科幻的基進性,可以說是目前可見最全面、且最具思辨性的臺灣科幻小說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陳國偉

作者簡介:

楊勝博

高雄人,現居新北市。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臺灣推理作家協會、中華科幻學會成員。碩士論文獲2011「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學位論文出版徵選」獎助。研究興趣為現當代文學、科幻小說、大眾文學與民俗文化。

評論文章散見於紙本與線上媒體,亦為文學作品撰寫專文導讀、解說與推薦。曾於「Readmoo 閱讀最前線」開設個人專欄「楊勝博上街讀小說」,分別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PanSci 泛科學」網站刊登〈一個類型文學的奮鬥史〉(日治到1980年代)、〈世紀末到世紀初的臺灣科幻〉(1990年到2010年代)的臺灣科幻史系列文章。著有小說〈紙夢歲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