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題詩 | 拾書所

隱題詩

$ 332 元 原價 420

時間已經證明不朽──
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詩人、詩魔洛夫
跨越三十年重現四十五首超現實隱題詩作
 
「詩的創作大多與語言上的破壞和重建有關,語言受一點限制更能產生詩的凝聚力。」──洛夫
 
玩心大發隱詩於題,高難度語碼的斷與連,洛夫以不輕易就範的意志,一字一句鬼斧神工焊接高跨度經驗,是死亡、故人、戰爭、愛情,還有日常哲思。每一首皆超凡脫俗、荒誕頑皮而富韻味,像閃亮的祕密,得逼視生命永恆的本質。
  
《隱題詩》原於一九九三年出版,時值洛夫年屆六十五歲、詩齡四十餘載,他一如既往逆勢前行、保有無限好奇心,不斷探索語言存粹的美,將生命的各種面貌幻化成詩。四十五首詩作,詩名本身就是一句詩或一首詩,又將其隱於詩首詩尾,渾然天成得恍若詩早就在那裏,反叛傳統、反對不變,超現實意象與悲劇性內核依舊,卻更增添況味,時至今日仍予人餘韻無窮、反覆咀嚼的樂趣,展現詩魔跨時代的不朽。
 
 
我什麽也沒有說
 
詩藏在一張白紙裏忽隱忽現
早晨水薑花蓄了一池的淚
就這麽坐等日出
在暗自設想池水蒸化後能熬出多少鹽
那顆醃鹹的頭顱忽焉低垂
裏面的空間逐漸縮小乃至容不下任何意義
 
我無需嘵嘵爭辯
只覺得靈魂比胰子沫稍重一些
不可否認,我們的語言本是
過河之後仍留在對岸任其暴露的一截骨頭
把玩再三,終於發現
語調不如琴聲琴聲不如深山一盞燈的沉默
字字如釘拔出可以見血,如要
排斥事物的意蘊豈不只剩下殘骸一付
成灰成煙或成各種形式的存在都與
欲念有關
飛,有時是超越的必要手段,入土
之後你將見到
蝶群從千塚中翩躚而出

──〈我什麽也沒有說
詩早就在那裏
我只不過把語字排成欲飛之蝶〉

作者簡介:

洛夫(1928.5.11-2018.3.19)
  
詩人、散文家、書法家與評論家,原名莫運端,受到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與俄國文學的啟迪,後改為莫洛夫。憑藉靈動的詩境、繁複的意象、冷僻晦澀的文字、魔幻的手法被譽為詩魔,是臺灣十大詩人之一。一九二八年生於中國湖南衡陽,一九四九年隨軍隊抵臺。一九五四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對臺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一九五九年時值八二三砲戰赴任中尉新聞聯絡官,在金門的坑道中寫下長詩鉅作〈石室之死亡〉,並認識作為國小老師的妻子陳瓊芳,兩人於一九六一年十月十日在臺北國軍英雄館結為連理,育有一雙子女,寫過數百首情詩給妻子,最著名的為其結婚二十週年時所寫下的詩作〈因為風的緣故〉。一九六三年率領文壇好友商禽、許世旭、辛鬱、楚戈、瘂弦一同至其住家後山裸泳,宣示「創作精神的解放」。一九六五年越戰之時,被派赴越南西貢,擔任軍事援越顧問團的英文祕書,隔年返臺,有感於戰爭的殘酷發表組詩〈西貢詩抄〉。一九七三年畢業於淡江大學英文系,後曾任東吳大學外文系副教授。一九九六年移民加拿大,定居溫哥華,並將其居所取名為「雪樓」。二〇一六年夏天返臺定居。

洛夫一生著作甚豐,以詩集為主,再加上散文、評論和翻譯共六十餘部。十五歲開始創作,自此便跟隨時空變遷反覆思辯,以不屈從的意志筆耕不輟直至生命最後一刻。其寫作主題多圍繞著時間與生死的辯證、戰爭下的苦難與流離失所、朝暮思念的故鄉、真摯懇切的愛情、年老繁華落盡後的體悟,紀錄了一樁樁大時代的大事件,也幻化高跨度經驗、內在的焦躁不安為反叛不羈的文字,從年少時期對生活所思所想的《靈河》;經典著作如《石室之死亡》、《魔歌》、《禪魔共舞》等曾譯為英、法、日、韓等多國語言,獲國內外大獎無數,如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到晚年沉潛於書法探索,作品多次受邀世界各地展出。二〇〇一年出版在加拿大寫成的三千行長詩《漂木》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以一種超越的心境,寫下感悟到生命飄零、悲涼的空無。二〇一四年以回顧洛夫史詩般人生的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II:無岸之河》在臺上映。二〇一八年一月出版最後一本詩集《昨日之蛇》,不久後便與世長辭,享年九十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