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世紀已經來臨!
65歲耳鼻喉科醫師,
16年輔助醫學臨床整體心得,
也探求COVID-19新冠肺炎應對之道……
★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止,新冠病毒直接或間接奪走近1500萬人生命,超額死亡重擊全世界!
★ 有史以來同一段間內殺死最多人的疾病──1918年西班牙開始的流行性感冒,一年內讓全球2000萬~1億左右的人丟了性命。
★ 咳嗽病人的血液裡,幾乎都有黴漿菌的感染!黴漿菌不除,吃藥只不過是壓制症狀。
他曾在醫學中心看盡各種絕症、罕見病與危急重症,就是沒有學會如何看感冒?他曾是馬偕紀念醫院的大醫師,卻在自行開業、站在治療咳嗽的第一線感到受挫?為了確實解決病人的困擾,羅仕寬醫師發憤研究、實驗。
如今,擁有四十年豐富臨床經驗(含十六年整合醫學經驗)的他,將這些心得化為淺顯易懂的文字,針對大家最容易輕忽的感冒、咳嗽做深入淺出的探討,從原理、預防、治療等,一一解惑,而且這些資訊,同樣也可以運用於在感染新冠肺炎後該怎麼照顧、該怎麼生活、該怎麼吃、該怎麼喝……
感冒是萬病之源,輕忽可能致命
一個真正健康的人應該要有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也能迅速痊癒的身體。病毒、細菌無所不在,沒有人不會感冒。感冒不能小看,我們最常見的炎症反應其實就是感冒引起的,而且有大部分人都是在感冒後免疫力降低,併發各疾病而備受折磨,甚至引發器官衰竭而死!羅醫師破解許多感冒迷思,告訴你驗證有效的健康之道。
★紅蘿蔔汁是感冒時最推薦的果菜汁;治病療傷第一好湯頭──味噌湯。
★感冒時忌喝熱熱的薑母茶,它能預防感冒,卻不能治療感冒。
★感冒時每天刷5次牙,迅速改善喉嚨痛,減少二次感染的機率。
★每小時吞1顆500毫克維他命C+勤喝溫水,有助於減緩感冒頭痛。
★體溫很感冒大有關係──體溫低於攝氏36.5度,人體對病毒的抵抗力就容易降低。
★感冒成藥中主要的成分就是普拿疼,症狀緩解只是假象。
★感冒發燒是大自然賜予我們自癒疾病的本能,不要強硬退燒。
★洗澡後擦保濕乳液,不只預防皮膚乾裂,還可以減少病毒入侵的機會和幫助保暖。
★過度延長孩子以乳製品為主食的時間,孩子會容易感冒、生病。
★勤洗手有助於預防感冒,我們每個人手上都有超過一百五十種細菌!
★公共場合戴口罩,SARS期間全民戴口罩,卻是醫生最輕鬆的冬天(流感盛行於冬季)。
搞定黴漿菌,才能真正治癒各種咳嗽病
咳嗽看似小病症,卻是醫生最頭痛、最難治癒的症狀。你知道嗎?功能正常的呼吸道,是不會一感冒就咳嗽的!一旦感冒開始有咳嗽症狀,就代表病毒入侵到「呼吸道黏膜」了!感冒多半與感染有關,而在開始整合醫學之後,羅仕寬醫師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那就是咳嗽病人的血液裡,幾乎都有黴漿菌的感染──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感冒會咳嗽,有些人不會咳。
黴漿菌是介於細菌和病毒的生命體,可說是最小型的細菌,它會無聲無息──頂多小聲小息──的造成身體的一點不適,容易讓人輕忽,之後人體就成了餵養它們的牧場了,但黴漿菌長期感染,不只讓你久咳不癒,還會影響睡眠、關節問題,嚴重起來,也會讓人住進加護病房!
★咳嗽是肺功能的保護反射,咳久了,肺泡結構一定會受損,千萬不可以輕忽。
★除了咳嗽,黴漿菌還跟關節炎、慢性疲勞、老化、失眠、過敏、氣喘等有關。
★易感染黴漿菌者通常都有攝取太多甜食和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情況。
★黴菌和黴漿菌會狼狽為奸,彼此互相加持。
★環境或體內濕氣太重,黴漿菌就容易上身。
★痊癒比止咳重要,治療咳嗽時一定要先「讓咳」──小朋友晨間體操天天做,助順氣。
★咳嗽時最重要的是化痰──日常化痰祕訣:帶口罩加濕化痰、洗澡時多做深呼吸。
★反覆咳嗽的病人常伴隨胃腸不好、易脹氣、食欲不振,治咳期間和之後都要補充益生菌和酵素。
★一人發作,全家感染(只是或多或少,會不會發作的問題),最好要一起養生療養。
★香菜有行氣、化痰之效,還能排重金屬汞、鉛中毒,可以多加食用。
★久咳不癒也有可能是肺結核或肺癌,它初期症狀很像一般感冒咳嗽,要小心!
★老人咳不是氣喘,不是過敏咳,而是抵力降低、共生壞菌太多造成的,一定要特別注意……
讓一位懂感冒、咳嗽的專家,
教你築起健康的防線!
作者簡介:
羅仕寬
學經歷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
台大、省桃耳鼻喉科住院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耳鼻喉科主任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耳鼻喉專任主治醫師
INC國際自然療法學院自然療法醫師認證
前高雄醫學大學兼任講師
前台北醫學大學兼任講師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永久會員
中華能量醫學學會理事
吉康耳鼻喉科暨整合醫學健康診所院長
專長
預防醫學身心靈檢測
抗衰老長春療程
癌症整合照護
肥胖三高腦心血管疾病
過敏性疾病異位性皮膚炎
失眠
媽媽在大學聯考放榜當天給羅仕寬醫師的一句叮囑──「你要找出家族的人容易得到氣喘、長期咳嗽而離世的原因並找出解決之道」,播下他研究咳嗽的種子。命運之神讓他當了耳鼻喉科醫師,有機會答題,成就《咳嗽警報》的完成,在四十一年後交出報告給母親,並特別選擇在二○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母親八十八歲生日出版作為慶祝!本書為羅醫師臨床所見,也藉此拋磚引玉,期待未來的學者能解答當中更多的疑問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