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 no.2——陶罐酒的復興之路 | 拾書所

飲.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 no.2——陶罐酒的復興之路

$ 197 元 原價 249

◆第一本由台灣本土企劃編撰的自然酒專刊;
◆葡萄酒大師林裕森策劃編撰,攜手海內外酒界職人,與國內最具規模的自然酒展「喝 自然Buvons Nature」;
◆一本書理解近年全球葡萄酒爭相回歸原始的「陶罐釀造」風潮;
◆認識混種與混釀、Pét-Nat自然派氣泡酒、泡皮橘酒和氧化培養等神祕用語;
◆追蹤最前衛的本土釀造實驗計劃,與在地喝陶罐的最佳建議與指引;
◆與世界一起前行,追尋純粹的風土滋味。

現代釀酒科技的發展,讓釀酒師可以更安全有效率地控制葡萄酒的釀造,但在方便之餘卻也遺失了許多耗時費工的傳統手造技藝。近年來,低干預少添加的自然派釀酒風潮興起,讓一些曾經被現代科技取代,日漸消失的舊時古法,如混種與混釀、Pét-Nat自然派氣泡酒、泡皮橘酒和氧化培養等等,都逐漸地被重新找回來,不僅是復舊,也融入現代的酒窖中,釀成既復古又創新的滋味。

陶罐是最古老的釀酒容器,八千多年前在高加索地區就被用來釀造最原始自然的葡萄酒。沿用數千年的陶罐雖然逐漸為木槽、水泥槽和不鏽鋼槽所取代,但卻不曾消失,在喬治亞和葡萄牙等地的鄉間,仍然有自釀自飲的農家將此悠遠的釀酒經驗傳承下來。在過去二十多年間,自然派釀酒師重新學習用陶罐釀酒,用不同形狀和燒製溫度的陶罐釀成許多帶礦石與鹹感的創新風味。讓這個以黏土燒製的古老容器成為近年來最重要的釀酒新風潮,影響所及甚至超越自然派,也為許多經典酒莊所採用。

繼《飲.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 no.1》之後,葡萄酒大師森裕林策劃的新一期內容將以「陶罐酒的復興之路」為主題,從各種層面介紹這股從復古中創新的自然酒潮流,以及這股潮流如何在台灣發散影響,甚至落地生根,長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土地滋味,包括陶罐的歷史由來、最新發展,精選推薦酒款,人物訪談,全球活動連結,以及本地陶罐酒購買資訊及品飲建議等,幫助葡萄酒愛好者走入火與土的葡萄酒世界。

作者簡介:

姓名:林裕森
以葡萄酒為專業的自由作家。巴黎第十大學葡萄酒經濟與管理碩士、法國葡萄酒大學侍酒師文憑、東海大學哲學系。原本念的是哲學,卻一頭栽進葡萄酒的世界裡,林裕森自況為「逐美酒佳餚而居」的「游牧型」作家,在地球上遷徙流蕩,四處探尋那些在人與土地的交會之下,經過時間的沉積才淬鍊而成的難得美味。林裕森部落格:www.yusen.tw

相關著作:《開瓶:裕森的葡萄酒飲記(經典修訂版)》《弱滋味──開瓶之後,葡萄酒的純粹回歸(經典修訂版)》《生命不可過濾──葡萄酒的返本之路》《飮.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no.1》《歐陸傳奇食材:巴薩米克醋、貝隆生蠔、布烈斯雞、鹽之花、伊比利生火腿、帕馬森乾酪、藍黴乳酪、黑松露、白松露》《布根地葡萄酒──酒瓶裡的風景》《西班牙葡萄酒》

相關著作:《布根地葡萄酒──酒瓶裡的風景【三版•含全區海報】》《會跳舞的大象:裕森的葡萄酒短篇(經典修訂版)》《開瓶:裕森的葡萄酒飲記(經典修訂版)》《弱滋味──開瓶之後,葡萄酒的純粹回歸(經典修訂版)》《生命不可過濾──葡萄酒的返本之路》《飮.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no.1》《歐陸傳奇食材:巴薩米克醋、貝隆生蠔、布烈斯雞、鹽之花、伊比利生火腿、帕馬森乾酪、藍黴乳酪、黑松露、白松露》《布根地葡萄酒──酒瓶裡的風景》《西班牙葡萄酒》

姓名:王琪
定居倫敦的葡萄酒講師與記者。WSET四級, 身兼波爾多、馬德拉葡萄酒公會以及WSET的認證講師,目前正攻讀葡萄酒大師課程。

相關著作:《飮.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no.1》

姓名:林孝恂
葡萄酒自由工作者,執行形形色色葡萄酒專案。

相關著作:《飮.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no.1》

姓名:顧瑋
在地物產內容採集,食物裡的線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