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專家—15個「遇」兒心姿態,展開親密的親子之旅 | 拾書所

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專家—15個「遇」兒心姿態,展開親密的親子之旅

$ 315 元 原價 350

對孩子來說,陪伴永遠是最美好的禮物。
而我們終將老去,人生的最終有孩子的陪伴,
將是自己最浪漫的告別式。

想要親子關係不紮心,爸媽要先懂得更寬心!
專業諮商心理師透過更抽絲撥繭的方式,
剖析育兒及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15個『心』要點!


身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陪伴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專家,
幫助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主人,掌握人生的自主權。

在這片挑戰四伏的育兒荊棘路上,
爸媽們有停下腳步、好好看看自己早已布滿全身的細傷嗎?
相信除了愛,對孩子更是滿滿的揪結吧!
想要親子關係不紮心,爸媽要先懂得更寬心!
慢慢來、緩緩行,給彼此一個軟著陸的機會。

『迷惘、焦慮、自我否定與無助』,是育兒路上無法避免的必修課題,
本書除了從專業角度切入育兒方針之外,更著重在爸媽們的情緒療傷。
善用這份潛藏父母內心最純粹的能量,用15個『心姿態』讓自己更能掌控情緒、理解孩子、輕鬆育兒。

本書特色
★以「敘事治療」的心理治療方式和孩子相處:
這是種後現代的治療取向,強調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專家。
在陪伴孩子過程中,孩子也是自己「成長」的專家,他知道自己喜歡如何成長,他知道自己遭遇的困難如何解決,身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陪伴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專家,幫助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主人,真正掌握人生的自主權。
★書裡故事皆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真實案例:
書裡分享許多的親子故事,包含作者和女兒的故事、親朋好友的真實故事,或者是諮商時來談者分享的故事。藉由這些故事,與大家分享不同於其它教養書的教養新觀點。

★現代父母都該重新認識的「遇」兒心姿態:
雖然父母本身就有教育的責任與義務,但是作者從「遇見」的角度,來形容親子間的互動關係與教養理念。陪伴孩子時,不採取「以上對下」的方式,而是一種「彼此合作」的態度。父母是完整的人,孩子也是完整的個體,我們都能夠在關係中保有自己的部分,一起踏上旅途,在過程中彼此相知、相惜、相愛。

★親子關係就猶如是和最親密的旅伴一起旅行:
可以將親子關係比喻成一趟旅行,在親子之旅當中,你喜歡自己成為什麼樣的旅伴?而孩子又喜歡成為什麼樣的旅者呢?請父母們陪伴並支持孩子,展開一場親密的親子之旅。人啊,唯有做真正喜歡的自己,才有心力欣賞自己的人生。

專業諮商心理師告訴你,最適合崩潰父母的15個教養『心』要點!
1. 打開心:拉出心的界線,歡送憤怒離開
2. 責任心:讓孩子學習評估問題的影響力
3. 好奇心:把「理所當然」變成「哇~原來是這樣」
4. 遊戲心:用玩樂探索孩子內心世界
5. 同理心:你喜歡孩子如何待你,就如何待孩子吧
6. 勇氣心:撕下自己與孩子身上的不討喜的貼紙
7. 接納心:擁抱自己與孩子的羞愧感
8. 正念心:和孩子一起體驗生命的流動
9. 見證心:看見孩子的努力與付出,是最佳的良藥
10. 成長心: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學習專家
11. 實踐心:一次又一次活出自己最渴望的樣子
12. 陪伴心: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旅伴
13. 珍惜心:當感恩成為日常,孩子更能品嚐幸福
14. 欣賞心:揪團來觀賞孩子的美好
15. 慈悲心:允許生命有不同的面貌

作者簡介:

胡瑋婷

諮商心理師,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從小就喜歡聽故事、寫故事、說故事,因為當故事愈來愈豐厚時,可以看見生命最美好的時刻。
2014年起,在大學當了8年的專任心理師,擅長運用敘事治療,陪伴來談者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結婚生子後,用敘事治療的養分,悉心灌溉婚姻花園,用敘事治療的種籽,根植於陪伴孩子成長的旅程。
在2022年,因為新冠疫情體會到了生命的有限,為了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離開校園的專職工作,成為行動心理師,走進社區,向社會大眾提供自費諮商、演講、工作坊、團體諮商等更多元的服務,期望為創造美好的社會,盡一份個人的洪荒之力。
現為靜宜大學和知心心理諮商所合作的諮商心理師,以及《方格子》、《女人迷》與《Enocre》的創作者,文章也散見於《自由時報》、《聯合報》、《人間福報》和《國語日報》…等報社。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aitingourlife
聯繫作者:[email protected]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