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 | 拾書所

還在

$ 353 元 原價 380

✦須文蔚、陳宗暉專文推薦 陳昱文首部詩集✦
這是一本青春紀行之書
以行走思索人與土地的關係、在與不在的命題
隨著吟遊詩人的步伐,一同在田野與生活中釀詩,溫柔地注視島嶼時光

「一小片刻安靜讓村史匯集/讓光對著光說我還在這裡」──陳昱文

「和同年齡的詩人相較,他們善於挖掘內心,動員繁複的象徵,而你卻樂於在田野踏查中醞釀詩。」──須文蔚


陳昱文創作詩、散文、報導文學,散文語法的鍛煉、報導題材的田野意識都鑄入他的詩作中。《還在》蒐羅了近十年的詩作,陳義芝評《還在》:「眼光以花蓮為中心,情思的隧道卻探看遙遠的另一端,緬懷,謳歌,慨嘆。」而這另一端除了有故鄉蘆洲,還有香港。

捧讀詩集,你可以望見一個身影:一位在時空中、田野上行走的吟遊詩人以他誠懇的步伐、靈光的筆,書寫以花蓮為核心被遺忘的故事,同時也挖掘自身心靈的平靜、喜悅與恐懼。

沒有華麗跋扈的修辭,才能真正寫出與現實相互輝映的文字。邀請您閱讀詩人以生活實感縫綴出的地誌書寫,走進山海與土地,隨蜿蜒的故事一同呼吸。

輯一「我還在這裡」,以詩挖掘土地故事。
輯二「直到你在美夢裡放風箏」,探勘情愛的能量。
輯三「還有什麼可以送給你」,以詩涉事。
輯四「讓我們一起跳舞」,以旅途所思所感,呈現詩和島嶼共舞的旋律。


「『地方』是限制也是開放,是失落也是鄉愁。如何進入一個『地方』?詩,是我用以思索的一道回聲、一雙翅膀、一片浪花,以此嘗試『看見』和感受『地方』紋理的方式。最終,我只是想找尋『我在哪裡』的答案。如是而已。」──陳昱文

本書特色

★臺港文學界跨世代真摯推薦,樸實低調卻誠懇的敘事語言。
★以花蓮為關懷核心,透過行走與思考建構出動人地誌風景。
★詩行間不僅呈現抒情自我,亦代言、共感他人的心理流動。

在地推薦

推薦專文:須文蔚、陳宗暉

推薦語:陳義芝、向陽、鴻鴻、許迪鏘、淮遠、樊善標、張寶云、侯建州、坦雅、蔡宛璇、吳緯婷、airily2(大浪)、黃同弘、廖宏霖、李美婷、曹馭博、陳琳

須文蔚 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在歐洲中世紀的田野中,凱爾特吟遊詩人(Celtic Bards)為部落頌詩,豎琴上的歌音符流動著傳奇與歷史,傳承文化,守護信念。你也樂於在花東縱谷中安身立命,閱讀、教學、訪談與紀實,你的詩不斷再現真實。

陳義芝 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在紛擾的時代,陳昱文沉潛地在心中造了一座詩的基地台;他不僅關切眼前的發生,也感受異時異地的人事。

向陽 詩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通過詩人的慧心巧筆,為臺灣的地誌詩書寫編織嶄新的紋理;又能融寫實與現代於一爐,思索人與土地的關係、在與不在的命題,深刻動人。

鴻鴻 詩人
不像近來盛行的地誌書寫之匠氣與斧鑿,昱文的詩是我心目中最貼地、也最貼心的地誌。

淮遠 香港詩人
我想向這位青年詩人借五分鐘又五分鐘,細讀詩中的故事。

許迪鏘 《素葉文學》編輯
由始至終表現對社會、土地與人的關懷,乃至於與遠方同道詩人的感情連繫,都是那麼實在,令人深信。

樊善標 香港詩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他的詩藝絕不單一:從長篇到短句;從不動聲息到語出驚人;從奪目的形式安排到低調的生活詩意化;從殷墟甲骨到便利店都能抓住靈感。

李美婷 香港藝術工作者、動物權益組織者
語言簡樸但親切,節奏不急促但自有自己的步調。尤其喜歡那些像「文學散步」為主題的敘事詩。

陳宗暉 作家
如果還可以輕盈地翻牆回到純粹寫詩的時光。如果還有牆。那些在與不在的,在昱文的詩集裡都還在。

張寶云 詩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兼楊牧文學講座召集人
這真的是一本紮紮實實從後山成長出來的、一枚正港文青的,心靈輿圖,帶著這枚文青的移動視野、生活情感痕跡以及對時代的反芻思考。

侯建州 詩人,國立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幾首以詩作史,將視域集中至較少詩作關注的地方,不避口語的創作,夾雜真實與虛構,情感益發真切,有人間的呼吸與趣味。

坦雅 旅美詩人
昱文的詩,讀一次不夠,需要一再回返。他的詩,有動人的情節,有歷經時光淘洗後,澄明的洞見,有年輕的心,在古老大地上,敲擊出嘹亮的樂音。

蔡宛璇 藝術創作、寫詩者
他細緻的觀察力,以及對他者、對土地的關懷,仿如一縷不絕的銀線,溫柔而有所本地,將許多詩篇裡所欲描寫的主體和敘事,來回縫綴,使之立體起來。

吳緯婷 詩人
以輕盈之姿穿梭典故,以溫情之筆書寫土地及友人。有時小情詩語言自由乾淨,充滿逸想,一翻頁又是幽默辣筆,跳出幽柔框架,文字鮮活有力。

黃同弘 詩人,《地景的刺點:從歷史航照重返六十年前的臺灣》作者
二○一二年的課堂,我們討論地理及敘事詩。但我始終問陳昱文,我總是等待陳昱文,到底你的詩呢。十年後詩人終於說:還在。還在這裡。還在繼續。

廖宏霖 詩人
昱文的眼睛總是向外張望,沒有耽溺於自我感受的糾結,讓詩語言乘載著紀實的功能,為那些無法發聲或失去語言的他者,留下實實在在存在過的痕跡。

airily2(大浪) 詩人
詩人以處處留心的觀察與淺白而輕盈的口吻,為思念的地方、故事溫柔書寫作詩集《還在》。

曹馭博 詩人
陳昱文的詩歌總有一種鎔鑄於自然的感官經驗與人文水脈的思索,讀者勢必能在一場又一場的青春紀行之中,發現土地之美。

陳琳 詩人
村落、縱谷、山稜、藝文空間……,生活的軌跡被逐一蒐羅、錘鍊,進入詩人的筆下、落入讀者的掌心。

作者簡介:

▏陳昱文

東華大學中文系(後改稱「華文文學系」)、華文文學所畢業。碩士論文研究臺港現代詩文學傳播現象。詩作入選《2013臺灣詩選》、《2014臺灣詩選》。

近年參與導覽「洄瀾軌跡:走踏花蓮舊街區風華」、「花蓮臨港線:自由與創造的逃逸線視角」、「臺灣文化協會百年:花蓮區青春座標路線」走讀活動。

《創世紀》六十年詩獎(2014)
優秀青年詩人獎(2014)
文化部臺灣詩人流浪計畫補助(2014)
楊牧文學研究獎(2016)
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2022)


封面設計者簡介

▏吳欣瑋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畢業,從事設計已有17年,擅長平面設計、電腦繪圖、排版編輯、網頁設計、手繪插圖、文案撰寫與攝影。曾經在時尚流行的服飾網站從事視覺設計工作;也曾在藝術本位的窯燒玻璃工房擔任助手。現在想試探自己的極限,獨立作業中。曾以《電影裡的象小姐》獲得2014年金蝶獎的榮譽獎。裝幀作品有:《單車失竊記》、《幾千之夜、昨日之月》等十餘本。


插畫者簡介

▏吳柏漢

2005年10月2日出生,花蓮人。現就讀花蓮高中。從小因為安親班的關係接觸到畫畫,雖然一直以來都只是當興趣,也沒接受正規的訓練,但依舊還保有對藝術的熱情;雖然自己不太懂什麼繪畫技巧,也沒有太多的個人想法,但只要我喜歡畫畫,一切都能改變。作品ig:hs._.10_27

▏陳睿忠
大員有異人,姓陳名睿忠,已過束髮,今在卑南廳書院就讀,喜繪畫,但不善飛鳥花竹,善於怪奇之事,此人異也,不讀四書,厭煩五經,並述其為新人於天下而達達者。異史氏曰:「竟有如此中二之人,感嘆世上無奇不有。」欲洽談,請飛鴿傳書。

✦書籍裝幀✦

簡介
由金蝶獎設計師吳欣瑋繪製封面、排版,青年畫家吳柏漢、陳睿忠內頁插畫。

譯者簡介:

封面設計&全書裝幀

▏吳欣瑋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畢業,從事設計已有17年,擅長平面設計、電腦繪圖、排版編輯、網頁設計、手繪插圖、文案撰寫與攝影。曾經在時尚流行的服飾網站從事視覺設計工作;也曾在藝術本位的窯燒玻璃工房擔任助手。現在想試探自己的極限,獨立作業中。曾以《電影裡的象小姐》獲得2014年金蝶獎的榮譽獎。裝幀作品有:《單車失竊記》、《幾千之夜、昨日之月》等十餘本。



書籍插畫

▏吳柏漢
2005年10月2日出生,花蓮人。現就讀花蓮高中。從小因為安親班的關係接觸到畫畫,雖然一直以來都只是當興趣,也沒接受正規的訓練,但依舊還保有對藝術的熱情。雖然自己不太懂什麼繪畫技巧,也沒有太多的個人想法,但只要我喜歡畫畫,一切都能改變。



▏陳睿忠
大員有異人,姓陳名睿忠,已過束髮,今在卑南廳書院就讀,喜繪畫,但不善飛鳥花竹,善於怪奇之事,此人異也,不讀四書,厭煩五經,並述其為新人於天下而達達者。異史氏曰:「竟有如此中二之人,感嘆世上無奇不有。」欲洽談,請飛鴿傳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