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論叢(三版) | 拾書所

中國文學論叢(三版)

$ 371 元 原價 390

一代國學大師、史學權威──錢穆
經典著作全新改版

讀中國文學者,不能不讀《中國文學論叢》
一窺中國文學各時代、各體、各家之高下得失

本書初名《中國文學講演集》,凡十六篇,出版二十年後,續有增補,成三十篇,改名《中國文學論叢》,迄今又已二十餘載。前後四十年刊行不輟,本書之價值可以想見。雖各篇陳義不同,先後詳略之間亦非有嚴密之排列——蓋皆隨意抒寫,非一氣貫注。

▍深研漢字數十載,錢穆的肺腑之言:
「中國文字又有一獨特之優點,即能以甚少之字數而包舉甚多之意義。其民族文化綿歷愈久,鎔凝愈廣,而其文字能為之調洽殊方,溝貫異代,而數量不至於日增,使其人民無不勝負荷之感」「巴、埃文字,演進不深,職由此故。今所知者,埃及才有千餘字。亞述亦爾。而中國殷墟龜甲出土者逾十萬片,略計字數當在四千以上。此則我皇古先民倉、誦聖智,藝術聰穎,勝越巴、埃之一證也。」

▍對中國文人,錢穆並不只是一味稱讚:
「屈原〈離騷〉,可謂是窮而後工的最高榜樣。他弟子宋玉並不然,因此宋玉也不會窮。所以宋玉只能學屈原做文章,沒學到屈原的做人。」
「工部詩最偉大處,在他能拿他一生實際生活都寫進詩裡去。」
「中年期的蘇詩,分開一首一首地讀,都很好,可是連年一路這樣下去,便令人讀來易生厭。」

▍從文學、音樂與戲劇,感受錢穆最細微的感情脈動:
「中國文學根源,必出自作者個人之內心深處。故亦能深入讀者之心,得其深厚之共鳴。音樂雖與文字分途發展,但其主要根源亦仍然出自音樂家之內心,故得與文學同歸。」
「中國文學重在即事生感,即景生情,重在即由其個人生活之種種情感中而反映出全時代與全人生。全時代之心情,全時代之歌哭,以及於全人生之想像與追求,則即由其一己之種種作品中透露呈現。」

【本書特色】
1.全書上起《詩經》三百首,下及近代新文學之興,縱論中國文學暨文化之深刻內蘊。
2.本書有考訂,有批評;有舊規繩,有新標準;有古今中西之比較,有振聾發聵之褒貶。尤於作者之深意,更可另有體悟!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年)

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年十八即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先後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赴港創辦新亞書院。曾先後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1967年,來臺定居,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賓四先生治學,大抵以史學為核心,廣涉諸經諸子之學,從而擴及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諸多領域;其中又以理學最為深刻,自云「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其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畢生心力鑽研中國古典文獻,即使晚年苦於眼疾,仍著作不輟,冀以喚醒中華民族文化之靈魂,儼然為晚清以來,力抗西方文化洪流之中流砥柱。所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秦漢史》、《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朱子新學案》等八十餘種,俱享譽中外學術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