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荒漠 | 拾書所

愛的荒漠

$ 277 元 原價 350

一九二五年《愛的荒漠》甫出版即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

一九五二年以深入刻劃了人類生活的悲劇時所展現的精神洞察力和藝術激情獲「諾貝爾文學獎」

值得細細品嚐,慢慢回甘——國家文藝獎得主 平路 熱情推薦

審訂‧導讀——林德祐

百年經典 感動重現


瑪麗亞.克羅絲的身體俯向黑夜,它被植物的憂鬱所吸引,彷彿被吸住了,她順從的願望不是要在這條塞滿樹枝的空氣的河水中去痛飲,而是要消失在其中,融解在其中,好讓她內心的荒漠和宇宙的荒漠最後合為一體,好讓她內心的寂靜與星球的寂靜歸於一致。

他對於逝去的光陰有一種隱約的,但卻時時警覺的意識;他的眼睛不斷地估量已逝的時光的深淵,迅速地使在他的生命中起過作用的人各就各位,而且,他看到了面孔便憶起了年代。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François Mauriac,1885-1970),一八八五年生於波爾多。他的父親是一位銀行家。他一歲半時,父親死去,留下母親和五個孩子,他是最小的一個。莫里亞克是在受到嚴密保護的世界中長大的,最初受母親保護,後來進入一個信仰聖母瑪麗亞的學校。他在波爾多和巴黎學習文章,很快就成為一個獨立作家。一九○九年出版詩集《雙手合十》,引起一些迴響,但直到一九二二年出版了《和麻瘋病人的親吻》,他才成名。一九三三年,他被選入法蘭西學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生活在佔領區,他在自己的馬拉加爾和巴黎的房產中,化名弗雷茨出版了《黑色札記》。戰後,戴高樂授予他榮譽勛位。除了眾多的小說,莫里亞克還發表了幾個劇本,由法蘭西喜劇院上演。他也是一個著名的新聞作家,曾任《費加羅報》社論撰稿人。

莫里亞克的「宗教」小說難住許多批評家,因為它們充滿「生活的黑暗面」,其宗教內容並不直接顯露。例如,《愛的荒漠》(一九二五)描寫一個婦女與她的所謂情人們、父親和兒子的三角關係。「未被使用的」激情,逃避現實的幻覺,轉變成荒漠;這些人物在這個孤寂的荒漠中,過著他們受挫的生活。其他傑出的小說是《苔蕾絲.德斯蓋魯》(一九二七)、《蝮蛇結》(一九三二)、《黑夜的終止》(一九三五)、和《法利賽女人》(一九四一)。他出版了一部研究夏爾.戴高樂的著作(一九六四)。莫里亞克的十二部作品集於一九五○~一九五六年出版。

譯者簡介:

桂裕芳(1930-),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北京大學法語系,譯有多部名家作品,如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合譯), 莫里亞克的《愛的荒漠》, 莒哈絲的《夏夜十點半鐘》等鉅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