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羅蘭·巴爾特為色伊(Seuil)出版社「永恆的作家」叢書寫的有關他自己的著述,是一部非傳統意義上的自傳體著作。雖然作者一開始就讓我們把這本書當作「出自一位小說人物之口」,但我們還是通過這些文字大體瞭解了他的身世、生活經歷、個人志趣、寫作生涯和學術主張。
全書以片斷的書寫方式和按片斷題名的字母順序進行排列的形式,為讀者組織了一部時間錯位、事件淩亂、內在邏輯無序的奇書,力圖以此來解釋言語活動,通過語言的隨意性排列來探尋語言符號的深層寓意。書中還有作者自幼及長的大量珍貴圖片和一些手繪圖供讀者參考。
作者簡介: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年11月-1980年3月)
法國文學批評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和符號學家。一生經歷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義大師沙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文學思想界前後輝映,並被公認為蒙田以來法國最傑出的散文大家之一。其作品適合於關心人文科學各領域、特別是文學理論領域的讀者研讀。著有《神話學》《寫作的零度》《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戀人絮語》等書。
書籍推薦人 李幼蒸
(1936年-),中國社科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國際符號學學會(IASS)副會長。現居美國。
譯者簡介:
懷宇,原名張智庭,回族,河北黃驊人。
畢業於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大學文學院法國語言文學系。曾先後在幾內亞、馬達加斯加工作。譯著有《波德萊爾散文選》、《批評:方法與歷史》、《羅蘭·巴特隨筆選》、《羅蘭·巴特自述》、《顯義與晦義》等。著有詩集《歡樂的手鼓》、《外交詩情》,法國研究論文集《近觀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