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從林海山的觀點,審視幾位男女政治人物參與平埔族pazeh夜祭的互動情形。他看到夜祭送神離去時,神拋下了詛咒,但祂卻看了林海山一眼,賦予他呼喚地靈的能力,也習得「直觀映像術」。林海山彷彿親炙臺灣在清代發生的幾件大事,包括埔里郭拜壇事件、大甲割地換水事件、西螺三姓械鬥事件。下篇寫紅衫軍事件等政治亂象,林海山在許雅美和「呂老」的幫助下,為保護土地而努力。故事結局是林海山在一種清明夢中,看到自己的墓碑,上書「自耕農林海山之墓」,象徵他對自己的失望,或更激烈的說法是「大他」呂老對海山的絕望。呂老原本以美國電影《征服者》(Pathfinder)激勵他,期盼他像男主角一樣可以守護部落,但林海山耽溺於「直觀映像術」的自由狀態不想採取行動,使得已經成為鬼魂(或說穿越時空而來)的呂老說出「林海山!你去死好了!」。
作者簡介:
李喬,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勤於涉獵各類知識,形成作品豐富內涵,創作包括小說、詩、散文、戲劇、雜文、評論等。精擅多樣類型,講究形式變化,主張「文學志在反抗」和「臺灣主體意識」,作品已有多國語言外譯。寫作之外,另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及公共事務。曾獲吳三連獎、國家文藝獎、臺灣文學金典獎、行政院文化獎等。
李喬全集主編:
黃美娥,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另亦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等,曾任臺灣大學臺文所所長、臺灣文學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臺灣文學研究與史料編纂,著有《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及論文百餘篇,另編有《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目錄暨選集1603-1945》、《世界中的臺灣文學》等十餘種。曾獲竹塹文學評論獎首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國家圖書館「臺灣各大學學術資源能量風貌」文學研究專書高被引排序第一。
小說卷.短篇小說主編:
陳惠齡,現任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曾任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臺灣文學、現當代小說、地方學、華文文學等。曾策劃主辦「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及「2022李喬文學、文化與族群論述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主編三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著有《演繹鄉土:鄉土文學的類型與美學》、《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臺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臺灣當代小說的烏托邦書寫》、《現代文學鑒賞與教學》等書。此外,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研究成果除獲科技部研究奬助外,2022年並獲得「巫永福文學評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