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紀錄 | 拾書所

夜行紀錄

$ 300 元 原價 380

當第一道水柱高速射過來時,他糊塗了。
水,不知是不是又再一次引導他,前行。
——〈前行〉


歷史最快忘記的就是失敗者。
只有文藝,才是失敗者的天空與大地。
——〈小麻繩〉


王德威專文導讀:驕陽烈日之下,這類的書寫未必可以發光發熱。但正因此,反而點出危機時刻的文學唯有以其「幽光」,傳遞出綿延不輟的能量。

史書美:深具歷史意識和寓言性。
董啟章:既為集體的時代、也為個體的生命作見證。
楊佳嫻:沉默時代中啟示新生的可能。
梁莉姿:以香港近年社會運動為概,不激狂,自有其姿態。
葉梓誦:人物所誌下的故事,恰巧描畫了多向的網。

《夜行紀錄》有羅貴祥一向的作品特色,
包括德勒茲式的塊莖多元結構傾向,傾向探索幽微游移的欲望,
營造虛擬世界與抽象思維,對古代文本進行重寫及文本互涉等,
屬於需要解讀的多層次作品。
另外,本書亦包納了一系列的社會背景小說,
嘗試將二○一四年與二○一九年連繫思考,描寫了不同人群對運動的反應,
並對於香港本土的身份認同、文化根源進行了藝術上的探索,嘗試走出困局,
敘述看似冷靜,實則洋溢深情的盼望,同時具有思考上的先鋒性。

「不,不完全是關於外在世界的。最重要是我們因此改變了。」

作者簡介:

羅貴祥,香港作家,六〇年代生,跨界寫作者。
在學術和文藝創作間洋灑遊走,
兼具學者、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等身分。

美國史丹福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及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任教,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教授及系主任。

受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影響猶深,專門研究香港文學、跨文化、少數民族、離散社群等議題。業餘寫作產量甚豐,經常「以詩論詩」,小說則「本土元素」濃厚,不諱指涉當下時代痛點。筆耕多年來作品屢獲獎項。

著有小說集《有時沒口哨》、《欲望肚臍眼》等,詩集《記憶暫時收藏》等,評論集《他地在地——訪尋文學的評論》、《香港.多一點顏色》、《大眾文化與香港之電器復仇記》、《德勒茲》等,劇本創作《三級女子殺人事件》及翻譯劇《我們互不相認的一小時》。學術著作有《Excess and Masculinity in Asian Cultural Productions》、《Chinese Face/Off: The Transnational Popular Culture of Hong Kong》、《再見亞洲:全球化時代的解構與重建》等。其他詩作、散文、評論散見於各大文學雜誌及期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