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格局下亞太安全體系的建立與「中日和平條約」之締結 | 拾書所

冷戰格局下亞太安全體系的建立與「中日和平條約」之締結

$ 598 元 原價 680

山田辰雄序 i
前言 iii
第一章 美國政府的圍堵思維與亞太地區冷戰脈絡的開展 1
一 圍堵思維誕生的時代背景 1
史大林對戰後國際社會的解讀 3
邱吉爾的鐵幕演說與史大林的反擊 5
二 戰後初期美國的扶植中國政策 7
強化中國國民黨的執政地位 8
警戒中國親蘇政權的成立 11
三 美國對華政策的新布局與國共衝突下的東北接收 15
停火協定與中共搶進關外 16
東北接收與美蘇兩國的互動 19
四 東北接收失控與中美關係生變 24
蔣馬兩人對東北局勢觀察角度不一 24
蔣美矛盾的根源 30
五 圍堵思維與美國新亞太政策的成形 35
圍堵思維下美國全球戰略的再出發 36
東北局勢失控與美國對日媾和政策的新構思 38
保留琉球與扶植日本政策的成形 45
冷戰格局下亞太安全體系的建立與「中日和平條約」之締結「棄中扶日」新政策的底定 50
第二章 「舊金山和平條約」與美日同盟關係的建立 59
一 戰後美國對日本的改造工程 59
佔領初期的懲罰政策 66
佔領初期的落實民主化 82
二 美日關係化敵為友 87
美國對日媾和政策的演變 89
日本政府對媾和政策的態度 99
三 美日同盟關係的建構 111
日本政府對「舊金山和平條約」的認識與評價 111
美日結盟與保守陣營的獨大 115
第三章 韓戰前後美國政府之對「臺」政策與「中日和平條約」規劃 127
一 戰後美國政府對「臺」政策的演變 127
二戰後初期的對臺關注 131
國共和談與「保臺論」的興起 133
「保臺論」與「棄臺論」之間的搖擺 139
反制中蘇接近與「棄臺論」的一度得勢 146
二 「臺灣主權未定論」的成立始末 150
中蘇結盟與新「保臺論」的再起 151
韓戰與臺灣問題的國際化 154
化解英國政府的牽制 162
三 美國政府對「中日和平條約」的規劃 167
對和平條約實施範圍的強制規範 167
「吉田書簡」的誕生 171
重新調整美、中、英、日的四角關係 181
第四章 中華民國政府對媾和政策的構思 189
一 戰後初期的媾和布局 189
反對排蘇的全面媾和政策 192
籌組對日和約審議會 198
兩份合約草案的同異 206
二 遷臺後的媾和政策 213
以力求參與為首務 214
以避談主權為主要訴求 219
三 接受雙邊和約的簽訂方式 231
美國政府的堅持 233
守堅戰勝國地位的底線 238
第五章 「中日和平條約」的簽訂與冷戰在亞太地區的新格局 249
一 日本政府認知的中華民國政府 250
河田烈的使命 252
美國政府的仲介角色 256
二 中華民國政府對媾和政策的訴求 260
重視與「舊金山和平條約」的一致性 262
和平條約得以「正名」之經緯 266
冷戰格局下亞太安全體系的建立與「中日和平條約」之締結
三 逐步化解分歧 269
強化和平條約中的國家定位 270
確定格式統一 272
接軌「舊金山和平條約」 276
四 和平條約底定的轉機 283
往事不宜再提 284
以「同意紀錄」代替「議定書」 288
美國政府的關切 290
五 和平條約的時代意義 299
確保中華民國政府的法統地位 300
強化臺灣地區的安定 308
落實美國政府的亞太安全體系 315
結論 319
附錄 335
徵引書目 419
索引 443

作者簡介: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畢業,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客座助教授、日本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慶應義塾大學特別研究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國人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著有《吉野作造對近代中國的認識與評價:1906-1932》、《北一輝的革命情結:在中日兩國從事革命的歷程》、《和平憲法下的日本重建:1945-1960》、《蔣介石と日本:友と敵との狹間で》、《蔣介石與日本:一部近代中日關係史的縮影》、《阻力與助力之間:孫中山、蔣介石親日、抗日50年》、《圍堵在亞洲:日美同盟關係的深化(1960-1972)》以及主編史料彙編、專書論文集多本,並撰有近代中日關係及戰後日本外交等論文80餘篇。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