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思談片:漢寶德三談博物館 | 拾書所

繆思談片:漢寶德三談博物館

$ 379 元 原價 480

【最具參考價值的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談片——輕薄短小之評論。
關於博物館,所謂繆思的殿堂,
在台灣的起步、發展及建言,
透過漢寶德的前瞻視野、執行與推動,
語重心長將厚重理論化為精巧易讀的談片,
與前作《邁向繆思》、《繆思意境》,
構成完善有緒最具參考價值的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博物館不一定要規模龐大才有價值。學校有大學與小學之分,小學的重要性不亞於大學。同理,博物館因其功能,也有大小之分,即使小到社區博物館,其價值也是很顯著的。要認真地把博物館與觀眾結合在一起,小的比大的好,分散的比集中的好,內容屬於地方性的比屬於全國性或世界性的好。在我國,博物館正朝龐大型發展,要大家了解『小的就是好的』,實在很不容易。」——漢寶德

  博物館發展已有幾百年歷史,在二次大戰後,博物館最大的改變就是繼「收藏」之後增強了教育功能。而台灣博物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因地制宜展現了哪些風貌?又有哪些值得玩味深思改進的地方?本書《繆思談片》分為上下篇,上篇「博物館談片」是漢寶德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任內,在《博物館學季刊》所撰寫之「論評」結集而成;下篇「宗教建築」則收錄「世界十大宗教建築」三篇相關專文,綜合回顧台灣博物館的發展歷程,並且對於全球博物館的所見所聞也有獨特觀點。

作者簡介:

作者:漢寶德(Han Pao-Teh, 1934-2014)
  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縣,195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1964年赴美留學,先後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等學位,1967年返國。主要經歷為: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藝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等。

  早年於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出版《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

  在建築方面,漢寶德於回國初期設計之洛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其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獎。

  此外亦致力於藝術及美感教育之推廣,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4年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

編者:黃健敏(Huang Chien-Ming)
  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建築碩士。
文化部及台北市等多縣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國美館及北美館諮詢委員。曾任教於中原大學、東海大學、台藝大、北科大等校。

  1993年起參與台灣公共藝術政策與執行,著書撰文鼓吹「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2002年1月至2004年7月出任《建築師》雜誌副社長兼主編,致力推動建築文化活動,策畫建築師公會與台北市文化局共同舉辦33場「世界都市建築」演講系列。2006年任《建築》雜誌總主編,入圍2008年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最佳科學及技術類」。

■著作:《貝聿銘的世界》、《建築藝術卷1:台灣建築的先行者》、《藝術,盡在街頭:美國東部城市藝術公共空間導覽》、《世紀建築大師:貝聿銘》、《探索貝聿銘》等。

■編作:1999-2001年《公共藝術年鑑》、《2016第五屆公共藝術獎專輯》、2001-2003年《台灣建築獎專輯》、《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等。

■策畫:「ARCHI‧建築」叢書(典藏藝術家庭)。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