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與半島 | 拾書所

島與半島

$ 284 元 原價 360

劉以鬯:我無意寫歷史小說,卻有意給香港歷史加一個注釋。

《島與半島》一書中描繪了股票投資風潮對香港人的影響,許多人將畢生積蓄投入股市,豈料香港發生股市史上最慘重的股災,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九成,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破產。石油危機,能源短缺,也使得港島限水限電。治安惡化,搶劫案每日增長,也讓市民憂慮不已,在媒體的煽動下,市民以搶購和囤貨回應物價上漲的恐慌。而在一片混亂之中,象徵繁榮穩定的「香港節」依舊進行著……

劉以鬯用電影的手法編排場景,以人物的性格推動故事情節,通過描繪主角沙凡一家的日常生活,打開了觀察這座城市的一扇窗。小說中,人物的無力感和焦慮、下一代的失望和不滿,都反映了香港人的生活狀態。

本書的創作背景在一九七三年,與今日的香港對照,在經濟前景上有著相同的不安,疫情時的購物焦慮與當年的天災雷同,在政治制度方面則有著更多不信任感。但這樣一個充滿矛盾的地方,也無法阻擋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

劉以鬯筆下的香港活靈活現,同時又保有觀察距離。他的作品深具藝術性,但又歡迎來自各種背景、年齡層的讀者閱讀。劉以鬯也善於描繪不同階層的人物,從孤兒到富人,從藍領到白領,無不栩栩如生。也斯說:「劉以鬯可能是香港小說作者中對不同角色心理刻劃最成功的一人。」在劉以鬯的作品中,也隱含了知識分子對社會結構、民生議題的批判,這些問題引起了香港這一代人的共鳴,也是劉以鬯的作品至今仍受到年輕人歡迎的原因之一。

作者簡介:

劉以鬯
原名劉同繹,字昌年,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七日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二○一八年六月八日逝世。一九四一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一九四八年底定居香港。文學與出版編輯為其一生志業。
一九四一年至二○○○年,先後於重慶、上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任報紙副刊編輯、出版社及雜誌總編輯。一九八五年一月創辦《香港文學》並擔任總編輯一職,直至二○○○年六月退休。
一九三六年發表首篇小說〈流亡的安娜‧芙洛斯基〉;一九四八年於上海出版首部作品《失去的愛情》,迄今出版數十種文學著作。主要作品包括小說集《酒徒》、《對倒》、《寺內》、《陶瓷》、《島與半島》、《天堂與地獄》、《打錯了》、《多雲有雨》、《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散文和雜文合集《不是詩的詩》、《他的夢和他的夢》;文學評論集《端木蕻良論》、《看樹看林》、《短綆集》、《見蝦集》、《暢談香港文學》等。
二○一五年,紀錄劉以鬯創作生活的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二」《1918》於台灣上映。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