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 | 拾書所

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

$ 744 元 原價 800

本書特色
透過這本書,走入臺灣各場域,學習並應用華語能力進行跨界交流
從臺灣視角出發,連結全球現象與議題
憑藉多元素材進行各種開放性討論,激發不同角度的觀點表達
優化華語能力的輸入與輸出

特色:
●反映在全球快速跨域流動的潮流中學習華語的新樣貌
●優化由臺灣視角連結真實世界的華語應用能力
●兼顧面對面溝通與網路載體應用的華語交流形式

內容:
本書內容涵蓋四大主題,每個大主題領域由三個層面的次主題組成,每個次主題 再由兩個文本內容展開多元情境設計。全書共四大單元十二課,談及人文景觀、節慶風俗、海洋族群、大眾生活、性別平等、產業改造、科技農場、旅遊觀光、虛擬科技、醫療保險,社會福利、政治發展、教育萬象、國際志工、城市活化,青年追夢、新住民文化、經濟區塊鏈、價值觀質變等。這些情境,由一群臺灣大學國際學院的研究生展開,帶領本書學習者進入不同場域中探究,在跨場域中進行跨文化交流。

本書的編寫設計呈現多元體裁,包括對話、短文、雜誌撰文、現場演講,電子郵件email、部落格寫作blog、臉書貼文facebook、網路平台直播live stream、播客頻道podcast、影音視頻vlog,視訊會議conference call等,希望幫助學習者透過這些實用的語言呈現載體形式來演練華語交流。

程度:
本書的華語能力水平適合高級初階到高級高階,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華語文能力基準Taiwan Benchmarks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 TBCL 三等七級詞表編寫,以第五級與第六級為主,同時亦配合國家華語測驗工作委員會華語文能力測驗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CFL 華語八千詞標準,主要收列高階級(B2),兼收部分進階級(B1)與流利級(C1)。


作者簡介
臺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中國語文組CLD

主編
林雪芳老師
臺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中語組CLD教學顧問,曾為美國國務院關鍵語言獎學金計畫臺灣項目教學主任,美國國際高教密集語言臺灣項目教學主任,遠東出版中文編輯部主任,慈濟大學華語中心主任等,曾任教於清華大學,高雄師範大學,文藻大學,美國馬里蘭大學,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等,並長期培訓海內外的華語教學師資。

編寫教師
林梅琪老師
臺灣大學中語組CLD教學督導,教務,臺灣大學語文中心中語組CLD華語教師,華語師資班講師,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兼任講師。

曾蓉俞老師
臺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華語教師。曾任臺灣大學語文中心中語組CLD華語教師,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兼任講師,美國俄亥俄州邁阿密大學外語系(GREAL)中文組教師。

趙玉雯老師
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兼任講師,臺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華語教師。曾任臺灣大學語文中心中語組CLD華語教師,美國杜克大學東亞系中文組教師。

廖育勤老師
臺灣大學語文中心中語組CLD華語教師,曾任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兼任講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研究系中文組教師。


推薦序一
  《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一書是臺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中語組 CLD,林雪芳、林梅琪、曾蓉俞、趙玉雯、廖育勤等五位資深教師,共同集思廣益,視角寬廣,洞察國際現況,深入華語文為二語教學需求而編寫成功的一部高級初階教本。
  全書共十二課分四個單元呈現:1.族群文化,風俗節慶,人文景觀、2.社會現象,後疫時代,娛樂休閒、3.政經局勢,產業創新,未來科技、4.教育學習,社會福利,城市永續。每單元中三課,內容相關,每課課文內容以不同國籍學生立場對話,趣味十足。課文提問可即時了解學習者對課文之認知程度。生詞數量適當,都是現代年輕族群流行的詞彙,例句口語化,適俗並落實記憶。語言點,解決連貫性語法,難點均以口語化例句,引導適切用法。發揮語法功能化之效果。並附筆記(note)可供學生內化回饋記錄所學。課後練習採用多元形式,是為鍛鍊學習者口語力、閱讀力、寫作力之良策。
  本書呈現出由臺灣視角看世界,快速跨領域流動學習華語之趨勢,連結真實世界華語使用能力,兼顧網路科技發達、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下華語交流方式,是十分宏觀又現代化之教材。也是當代華語文教學值得採用之圭皋。

臺灣師大華語文教學系名譽教授
葉德明


推薦序二
我的中文學習心路歷程
  有著多年豐富華語教學以及培育和管理經驗,擔任過十餘團來自美國的華語學習密集項目教學主任,學子遍及臺美的林雪芳老師,是當代最具前瞻性的華語教學實務研究者之一。現在更是帶領著臺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中語組CLD,為中高階華語學生量身打造,精心編寫有臺灣特色的華語教材:《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
  我自己的中文學習歷程,開始於四十多年前密西根大學的暑假密集班。當時的老師馬靜恆教授,不論在發音還是文法上教學的用心,都讓華語初學者打下了很紮實的基礎。幾年後,我到國立臺灣大學的史丹佛中心上了一年的中文(1986~1987)。我的中文名字那原道,就是來自臺大的那宗懿老師。很榮幸地,那老師讓我使用跟他一樣的姓,正好也跟我英文姓名Nadeau的第一個音節很接近。我的名字「原道」,則是來自唐朝儒家學者韓愈的經典著作,也是我們當時花了整整兩個月一對一密集教學深入苦讀的《原道》。這些都是我生命中很可貴的片段。
  當時我們使用的教材,老實說稍微有些過時,對華語圈的個人差異與文化多元等,也比較缺乏多面向的著墨。令人很欣慰的是,《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不但充分呈現了臺灣的族群認同、地方風情習俗等等多元面貌,也將臺灣當代生活型態的轉變,譬如年輕世代的「不婚」趨勢,以及後疫情時代新的生活方式等等編入教材。
  身為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在臺灣推動傅爾布萊特計畫,有兩個原則是我銘記在心的,一是走進社區,透過實際的生活經驗,讓語言的學習更深入,更具有文化內涵。二是充分呈現臺美雙方的多元,不只讓臺灣人知道美國擁抱多元與差異的用心,也讓美國人看見臺灣華人社會令人驚豔的多樣性。《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就是一本將這兩個原則實踐落實在教材中的語言教科書。
  內容精彩豐富的《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不僅來得正是時候,也充滿了創意與革新,對華語中高階學習者來說是難能可貴的語言教材。
  讓我們一起加油,努力學習,共同欣賞臺灣的社會發展,多元文化!

My Chinese education journey
  Director of numerous American Chinese-learning intensive programs Annie Lin is one of the foremost Mandarin education scholars in the world, wit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training, and program gui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Now, Lin and her team at the Chinese Language Division in the Language Center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臺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中語組 CLD ) have created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intermediate-high and advanced students of Chinese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aiwan: 《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
  My own Chinese education journey began with an intensive summer cours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over 40 years ago, with Professor Jing-heng Sheng Ma (馬靜恆教授), whose work on Chinese pronunciation and grammar for beginning students set the foundation for all that followed. I spent the 1986-1987 academic year in Taiwan, at the Inter-University Program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t was “Teacher Na” who gave me my own Chinese name, 那原道 – “那” for Nadeau (with the honor of sharing my teacher’s name) and “原道” for an essay by the Tang Dynasty Confucian scholar 韓愈, the “Original Way” (原道), which we studied together for two arduous and glorious months of intensive one-on-one instruction.
  These are precious memories, and it is an honor to have been taught by such dedicated teachers, whose expertise in linguistics,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ultural history have inspired not only myself, but gene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scholars. At that time, most of our textbooks were frankly dated and generic, with little appreciation for individual, soci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sinosphere. 《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addresses this oversight, with chapters on ethnicity, local customs, and identity in Taiwan (多元族群的福爾摩沙: A Multi-Ethnic IV Formosa); on Taiwanese demographic change (「不婚」好不好? Is it Okay “Not to Marry?”); and post-pandemic innovation (後疫情時代,我們的新生活 A New Life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As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Foundation for Scholarly Exchange (Fulbright Taiwan), I am dedicated to tw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first, a deep cultural dive – knowing our host community through living and learning together – and second, diversity in all forms, not only among our US grantees with the aim of showing our hosts in Taiwan that Americans are, at our best, a society that should value and celebrate our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identities, and of showing our American grantees the wonderful diversity of Chinese and Taiwanese society. This textbook shares and demonstrates these same values.
  Timely, informative, innovative –《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has everything the intermediate or advanced Chinese learner could want from the best scholars of Mandarin education in Taiwan. 一起加油,努力學習,共同欣賞臺灣的社會發展,多元文化!

Randall Nadeau 那原道, Ph.D.
Executive Director 執行長
Foundation for Scholarly Exchange 學術交流基金會(Fulbright Taiwan)


推薦序三
  收到臺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中語組CLD即將出版的中高級教材《臺灣多視角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的書稿時,我非常高興。學習中文的學生們終於可以在課堂上學習、探討更多元的當代臺灣議題了。
  語言是活的,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實際應用的。在課堂上能夠學習與當下的社會文化息息相關的語言素材,分享和討論目標語社會裡的多元面向,從不同的視角參與觀察,這對於已經具備一定水平語言能力的學生來說,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我最欣賞的是,這本書所具備的豐富題材和多元話題,從年輕世代習以為常的網路直播、網民力量、影音播客,到全球議題的城市永續、社區改造、公共衛生。透過介紹臺灣的風土人情延伸到討論國際化與本土化,幫助高年級中文水平的學生更進一步地探索真實的中文世界,有趣味、有意義也有挑戰。
  從中文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師備課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每課文本都標註了檢驗課文理解的詳細提問,每個主題也提供了好幾道擴大深度和廣度的討論話題,足見編寫者的教學專業素養。同時,根據中文能力等級為難易程度標準來編寫,也使這本教材的語言能力水平具有穩定性與有序進階性。貫穿全書的幾位研究生主角具有臺灣和海外身分背景,正突顯了話題討論的多元視角。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欣見《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出版,豐富了中高級的中文教材資源,是件令人振奮的事!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學文化系中文教授Professor, General
Faculty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Literatures and Cultures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梁新欣


推薦序四
  作為一位在北美任教的臺大校友,很榮幸能有機會推薦臺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中語組CLD老師們精心撰寫的高級初階華語教材《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
  高年級華語教師最常遇到的挑戰大致有四:教學主題重複、學生學習動機遇到瓶頸、語言的表現石化與學生語言水平呈現落差,以及批判性與擴展性思維受限。也就是說,在數年的華語學習過程中,大部分的主題學生在低中年級都已經有所接觸,但也都淺嘗則止,要如何才能再引起學生對於類似主題的學習興趣?並在教學時長的限制下,要如何能夠針對學生語言水平的差異,給予不同並適當的輔助,才能將他們的語言表現往上引導到高級初階的水平?與此同時,如何還能進一步地提升學生對於抽象概念的批判性思考力以及高級的跨文化能力?《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這本高級初階的華語教材就解決、甚至避免了這些問題。一本好的教材往往可以是學生的地圖,讓作為學習之旅嚮導的老師能帶領著學生朝著學習目標邁進。
  《臺灣多視角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aiwan》這本華語高級教材以跨場域的主題與知識為主軸,採用了反向設計(backward design)的模式,為了幫助華語學習者達到語言水平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