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一段「誤解」與「重新發現」的日本觀光史!
明治時代與當代的日本旅行導覽手冊內容有何差異?
西方人心目中的熱門景點排行有哪些變遷?又透露出怎樣的訊息?
何以東京高居第一、京都名列第二,遙遙領先第三名的日光?
日本人未曾留意、由外國人所「發現」的熱門景點有哪些?
招攬外國觀光客的做法為何過去在日本被抨擊為「乞丐外交」?
昭和初期,會被東照宮感動的人何以「沒資格當知識分子」?
日本的真實面貌是藝妓、花魁、武士,抑或現代化設施與文明?
從旅行導覽手冊、熱門景點、政策沿革與旅客反響
爬梳日本觀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走過寒冬,反思「觀光立國」的真諦!
明治以降,美好而神祕的日本便已吸引許多西方人的目光,在當時的旅行導覽手冊中,東京、京都、日光、箱根等都是名列前茅的旅遊勝地,西方人發掘上高地、打造中禪寺湖避暑勝地;日本人則創立喜賓會,提出改善旅日環境的方針,揭開了日本觀光旅遊的序幕。
然而,外國人到日本想看的究竟是什麼?日本人想讓外國人看見的又是什麼?150年來,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相當程度的落差,西方人往往期待看到古老而傳統的日本,日本人卻意圖展現先進科技與現代文明……透過西方的視角,如何「發現」不為人知的日本?當想像中的東洋遇見現實中的日本,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日本又如何經由西方的評價而重新認識自我?
本書透過日本與西方的觀點互為對照,以時代為主軸,從旅行導覽手冊、熱門景點、政策沿革與旅客反響等面向探討觀光的本質,爬梳日本觀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走過寒冬,反思「觀光立國」的真諦。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星好評!】
.明治時代至今150年來,外國人來到日本想要追求的究竟是什麼?日本人想要展現的又是什麼?書中從「魅力的落差」與外國人「重新發現」日本等角度切入,俯瞰近現代的日本觀光旅遊史,是思索觀光的未來時必讀的一本書。(yukio)
.雖然我對現代的觀光旅行沒有太大興趣,卻對戰前的日本帝國與戰後的昭和日本有所憧憬,這本書從嶄新的角度切入日本史,非常有意思。(美夏)
.本書運用豐富的統計資料詳細闡明幕末到現代外國人赴日旅行的情形,內容十分扎實。雖然是高水準的作品,但由於作者本身擔任過旅行導覽手冊的總編輯,因此讀來一點也不艱澀,可以一口氣讀完。(koyama_y)
.透過本書的歷史視角可以了解日本觀光的沿革與發展,但並非從中獲得實務經驗,而是藉由觀照歷史,進一步思考未來日本觀光立國應該走的方向,雖然我不是旅遊業者,但讀了這本書卻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十分推薦。(biometrics)
.蒐集各類史料、網羅各種題材,深入淺出、引人入勝。(sasabon)
.儘管日本自明治以降便以「觀光立國」為目標,官方與民間都致力於招攬外國觀光客,但本書卻提醒了我們,不管在哪一個時代,「外國人想看的日本」與「日本人想讓外國人看的日本」兩者往往背道而馳,加上近年來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連日本人平常不會留意的地方都有大批外國人造訪,導致彼此的認知落差越來越大。對於今後將逐漸增加的外國觀光客,日本人該如何宣傳、如何應對,是這本書揭示的一大課題。(真尾hideyuki)
.全書以日本人的視角與外國人的視角、過去與現代為主軸交相對照,非常出色,尤其第一章和第五章擷取相異的旅行導覽手冊互相比較,特別有意思,推薦給對日本觀光感興趣的人。(customer)
作者簡介:
內田宗治
1957年出生於東京,畢業自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主修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曾任實業之日本社的經濟雜誌記者、旅行導覽手冊系列總編輯(亦提供資料予臺灣版及韓國版),其後成為自由文字工作者,針對日本國內旅遊、鐵道、地形散步、天然災害等主題蒐集資料並撰稿,文章散見各雜誌。
主要著作有《彩色版 東京鐵道遺產100選》(中公新書)、《感受地形的站名祕密 東京周邊》(實業之日本社)、《關東大地震與鐵道》(新潮社)等。
譯者簡介:
李彥樺
1978年出生。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灣東吳大學日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作涵蓋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旅遊手冊、輕小說、漫畫等各領域。現為專職譯者,於FB粉專「小黑熊的翻譯世界」上不定期更新翻譯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