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台灣文化協會為起始的新劇運動和社會運動之綜合研究,關注「新劇運動者大多數是社會運動者」的特殊現象,跳出既有的新劇運動史研究路線,從社會運動史找尋線索,釐清劇人和劇團的社會網絡,考辨劇目來源,描繪台灣文化協會的演劇系譜。同時,本書指出台灣新劇運動的意義:它不但以新的載體傳播思想現代性,也達到戲劇現代性的傳播作用;亦即它從台灣人的主體性出發,進行戲劇再生產,創造日治時期台灣獨有的戲劇風貌。(典範集成.藝術3)
作者簡介:
白春燕,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新劇、文藝思潮跨域傳播研究,著有《普羅文學理論轉換期的驍將楊逵──1930年代臺、日普羅文學思潮越境交流》,並發表〈從1929年戲劇論爭看葉榮鐘的文藝觀〉、〈廈門新劇/文明戲研究(1921-1938):以廈門通俗教育社及李維修為中心〉等數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