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從理上讓三分」,這是古人教訓,教人避免多言賈禍,方能進退自如,可是因循苟且的結果,常是真理被埋沒,形成一言堂,小則誤事,大則誤國,能不慎哉!所以篇章中難免有不平則鳴的言論,但是否真的不平,則因個人的立場與觀點而異!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只要相逢,就是有緣,尤其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又何必爭論呢?所以這次寫《彈天縮地》的隨筆中,開宗明義,就指出因各人立場不同,觀點各異,看法自然有差距,「道不同不相為謀」,現在是原則不讓(藏在心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所以還是聚聚餐,喝喝酒,口舌之爭就免了吧!
商品特色
西方文化從小培養的是自信,中國文化講究的是謙遜,自信的極度會變成自大和驕傲,而過分的謙遜則容易形成喪失自我與自卑。有趣的是西風東漸後,國人形成了自信與謙遜,互為表裏的混雜個體。
作者簡介:
張滌生
祖籍江蘇,一九四一年生於貴州,幼時流離於湖南、南京、武漢等地,一九四九年隨父母遷居臺灣,並在當地女師附小、師大附中及成功大學完成學業。一九七○年赴美,在德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並在休士頓大學繼續攻讀博士。
先後在休士頓之顧問工程公司及休士頓市政府任專案經理,主管環境工程之設計施工事項。自一九八五年起,曾接受聯合國委派,多次以顧問身份到中國從事講座、工程諮詢等事宜。二○○三年遷居上海。
二○○○年六十歲時開始寫作,著有小說:《張三小傳》、《異鄉的故事》、《六個女人在紐約》(簡體版、繁體版)、《哥兒們》(簡體版)。雜文:《歸人隨筆》、《不是東西集》。詩集:《蒲扇茶香集》(古詩)、《隨緣心語》(現代詩)。另有《待賈軒夜話,談古拾遺》等數十篇雜文散見於報章雜誌。
六十三歲始習攝影,曾在美國休士頓、臺北爵士畫廊、上海長寧民俗文化館及天馬高爾夫球場舉行攝影個展,也曾經被邀在上海展覽館舉行之科學與藝術展覽會中參展,並獲最具創意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