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英帝國的終章【精裝典藏版】──從英屬香港到特別行政區,香港156年發展史最重要的非虛構寫作經典 | 拾書所

香港:大英帝國的終章【精裝典藏版】──從英屬香港到特別行政區,香港156年發展史最重要的非虛構寫作經典

$ 435 元 原價 550

從英屬香港到中國特別行政區,重探香港回歸前的最後風貌
英國「終身成就」金筆獎得主──珍.莫里斯
爬梳香港一百五十六年發展史最完整的非虛構寫作經典!

結合第一手珍貴史料及三十年間多次遊歷的親身見聞
以大英帝國的角度和香港「局外人」的身分現身
忠實重現香港過去的原型與今日的風貌……
觀察香港懸浮在英國殖民歷史與中國不確定的未來之間的命運!



「珍.莫里斯不但出版了一部精湛的帝國史,
也撰寫了一部描述香港的最佳著作!」
──「末代港督」彭定康

========================

本書寫成於一九九七年香港政權轉移前,被譽為爬梳香港發展史最經典的非虛構寫作。在作者筆下,讀者宛如身歷其境,一方面看她於一九九七年到來的前一年重訪香港,記錄殖民帝國的最後一頁;一方面也看她在其中尋找香港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風采,呈現香港過去的原型與時代下的各種風貌。

▋在香港的骨子裡,從來不曾真正地脫離中國……

作者珍.莫里斯彙整第一手史料與三十多年的香港遊歷見聞,指出香港在每個階段的變遷都與中國的內部動亂有關,同時也被動盪不定的國際局勢左右,而生活在當地的政商名流、妓女、海盜更影響著香港的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是社會體制、經濟體系的改變,以及對內地政權引起的衝突等等,無不道出香港身繫中國與英國拉扯、微妙曖昧的三角關係。

莫里斯以老練精湛的筆法描繪了這座華洋雜處的城市、它的不同發展階段的各種形象;固然它與英國的關係更貼近,但實際上,這個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從來不曾真正脫離過中國,從來不曾失去骨子裡的「華化」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莫里斯的書寫之所以獨樹一幟,在於她以大英帝國的角度和香港「局外人」的身分,現身於香港獨特的歷史洪流來觀察香港、中國、英國三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既然香港最終要與大英帝國分道揚鑣,那麼,英國最後還能為自己的最後一塊殖民地留下些什麼,足以讓後世來評價呢?

▋沒有了英國,香港究竟會走向一條怎樣的路?

香港的矛盾和瘋狂,宛如一部充滿戲劇張力的紀錄片。如同莫里斯所述,在大結局來到之前,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沒有人知道會怎樣,香港最惡劣的歷史可能還會重演:糟的是可能成為中國省份裡的受暴政統治、乖乖聽命的共產黨城市,好的話可能發展成新民主中國的典範、引導中國進步的北極星。

而香港不管成為中國好的還是壞的那一部分,都注定得重新納入中國。莫里斯認為,以長遠來看,不去抵抗勢不可免之事或許才是明智之舉。這片殖民地並非是個慈善組織,英國已經盡力安排香港人民的未來,而他們現在必須順從中方存在的現實。

如今我們站在終結的時代裡回望,莫里斯的說法宛如對香港命運的預言。不免令人反思起香港近年遭受的挫敗,以及在挫敗之中如何蛻變。身分該如何理解?歷史該如何記憶?權力是否必須服從?制度該如何改變?這些問題,不只香港人在面對,也不只香港人在嘗試回答。我們不禁要問,帝國曾有的榮光能否讓香港幾經浮沉的此刻,再找到勇於犯難、積極冒險的機會呢?

作者簡介:

珍.莫里斯(Jan Morris)

原名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orris),一九二六年出生於英國,畢業於牛津大學。一九七二年透過變性手術「成為」珍.莫里斯。曾擔任《泰晤士報》與《衛報》海外特派記者,身兼詩人、小說家、歷史學家、旅遊文學作家等多重身分。

珍.莫里斯著作等身,出版作品橫跨各種文體。著有:《大不列顛和平》(Pax Britannica)三部曲、《威尼斯》(Venice)、《西班牙》(Spain)、《第里雅斯特和不知名之地的意義》(Trieste and the Meaning of Nowhere)、《哈佛的最後來信》(Last letters from Hav),以及描述變性心路歷程的自傳《複雜的難題》(Conundrum)、《一個糾纏不清人生之樂趣》(Pleasures of a Tangled Life)等書。

珍.莫里斯被《泰唔士報》譽為二戰後最偉大的五十名作家之一,除了被授予英國筆會「終身成就」金筆獎,也曾獲頒威爾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作品殊榮甚豐,包括英國布克文學獎(Booker Prize)、海涅曼圖書獎(Heinemann Award)、亞瑟.克拉克獎(Arthur C Clarke Award)等。

譯者簡介:

黃芳田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曾任中學教師、記者、自由撰稿。著有多部旅遊文學,譯作甚豐,包括:《三等車票》、《西班牙》、《威尼斯共和國》(合譯)、《十字軍聖戰》、《維京傳奇》、《諾曼風雲》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