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田野 | 拾書所

極目田野

$ 317 元 原價 360

  台灣最早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田野寫作,本書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丘延亮副研究員於1978年出版的著作。

  收錄篇章包括「現階段民歌工作的總報告」,田野筆記「圓環二十三小時」、「一根根或深或淺的樁子」、小說創作「電魚」、詩歌「致高一峯筆下的馬」,田野筆記「樸素的敬禮、樸素的人、分享的壽龜、分享的神」與「匿名的夥伴──牛墟筆記」,回應三毛的「二毛到三毛從『咱家』到『咱們』!?」與當時的文化論述「『現代』符咒硬憋下的台灣樂壇」、「異樣豐盛的饗宴」及「走出森嚴殿堂,幕天席地的高歌吧!」數篇文字。

  其中民歌採集工作報告包括了當年挖掘恆春歌手陳達的第一手紀錄、「牛墟筆記」揭露了牛肉灌水的現象,多年後仍受到傳播媒體引用,對於建成圓環的文字記錄,更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全書亦是台灣少見的社會與文化田野寫作。
  本書原由牧童出版社出版,本版次包含原版收錄的三毛〈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一文。

作者簡介:

丘延亮
  一九六二年即在屏東縣瑪家鄉山區探訪,後轉讀人類學。就讀台大人類學期間因與陳映真等組「讀書會」試圖突破白色知識宰制,於一九六八年六月六日被捕,因「叛亂罪」入獄。(該案已於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十日經總統府人權委員會列為「台灣戒嚴時期十大代表性政治冤案」並獲平反。)
  出獄後,於一九七九年以中學肄業的學歷流亡美國獲政治庇護,被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接受為博士生,後取得博士學位。雖於一九八三、八八年兩度申請中研院民族所研究職位皆通過學術審查,但因「其他」因素未接獲聘書;遲至二〇〇五年才經中研院「處理丘延亮案特別委員會」通過聘任為「副」研究員。
  秉持學術良知,丘延亮中英著作豐富,專書部分從早年《極目田野》、《運動作為社會自我教習》、《實質民主:人民性的覺知與踐行之對話》、《後現代政治》、《Colours of Money, Shades of Pride: Historicities and Moral Politics in Industrial Conflicts in Hong Kong》、《The Moral Politics of Industrial Conflict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Located in Hong Kong 跨國企業中工業抗爭的道德政治學 一個在香港的工業人類學個案研究》等,合著《防天災 禦人禍:原住民抗爭與台灣出路》,譯著《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貼身的損友》等等,多與「知識人權」有關。本書同時亦是作者對年少經驗的反思、咀嚼與沉澱。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