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108課綱的史學素養:《左傳》+《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台灣通史》 | 拾書所

攻略108課綱的史學素養:《左傳》+《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台灣通史》

$ 988 元 原價 1,250

為中華文化傳承
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
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出版的話】
時報文化出版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家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複印、流傳。寶庫裡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家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鉅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別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向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才智,歷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秋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家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朱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歎,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曲,村里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家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了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了我們、呵護了我們幾千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家學者,大家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志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了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裡,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面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出最具代表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系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別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出版順序上,首先推出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曲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合做為一般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裡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別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了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台,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面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了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出版編輯部

《左傳》

《左傳》所記的是當時各國的重要史事,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內容廣博,而且由於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左傳》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戰國策》

《戰國策》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横家的政治家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縱橫家的實戰演習手冊,是研究戰國時代的重要史料。《戰國策》的可愛,在於機智的言談,它的集結,本就為了揣摩辯說;而幾經潤澤的優美文辭,更是兩千年來散文家習作的範本。

《史記》

《史記》是兩千年前司馬遷所寫的一本歷史鉅構。《史記》不僅寫出時代與邊裔的歷史,還描寫政治、經濟、天文、地理、音樂、卜卦、祭祀等人類生活的各種面貌,所以也是一部文化與社會史的書。《太史公自序》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見他寫作時企圖心很大,但是態度非常嚴謹。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以年鑒的方式,鉅細靡遺的紀錄了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中國歷史。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這套史書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給當局者一面歷史的鏡子。往後歷代王朝都將這套史籍視為皇家祕籍,尤其是明清兩朝的歷代皇帝,都延請名師用《資治通鑑》作為皇子的教育課本。

《臺灣通史》

《台灣通史》為有關台灣歷史的一部通史著作,算是台灣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著作。因爲《臺灣通史》成於異民族日本的殖民統治時代,深抱家國之痛的連橫,對先民篳路藍褸開荒拓土的艱苦精神表示無限的敬意,而且處處洋溢着對鄉土深切的關愛之情。本書打散連先生所採用的「記傳體」撰寫方式,以連氏所提供的臺灣歷史的間架,重新建構出一部「臺灣史」。

作者簡介:

孫鐵剛
台大歷史系學士、碩士、博士。現任:政大歷史系教授。
著作:《古代的士和俠》等書。

鍾克昌(1939-1998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博士。曾任: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副教授。
著作:《帛書校王弼本諟正本道德經本誼徽音》、《老子章句字義新探》、《戴氏轉語索隱》、《戰國策──雋永的說辭》、《說苑──妙語的花園》、《中國文學故事》等書。

李永熾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曾任: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現已退休。
著作:《福澤諭吉社會思想之研究》、《日本的近代化與知識份子》、《日本近代思想論集》、《莽蒼集》、《歷史的跫音》……等。譯作有《尼采》、《愚神禮讚》、《韋伯的比較社會學》、《山之音》、《我是貓》、《韋伯傳》、《暗夜行路》、《日本精神史》……等書。

雷家驥
師大歷史系、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化大學史研所文學博士。現任: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
著作:《中古史學觀念史》、《隋唐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李靖──天可汗制度創成者,民間托塔李天王》、《狐媚能惑主──武則天的精神與心理分析》、《武則天傳》、《孔雀東南飛箋證》等書。

吳密察
東京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修了。
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教授、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現已退休。
著作:《台灣近代史研究》、《日本觀察》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