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本人親授釋夢方法,並與學識淵博的分析師們對夢境相互激盪,見證分析心理學的發展。
★課堂對話平易近人,是學習分析心理學中原型、集體無意識、個體化等概念的絕佳入門。
這個研討會,準確地說,是在對夢中的「內在小孩」進行工作。——李孟潮,《榮格的30個夢》作者
夢是探索無意識心靈的重要入口,而孩童的夢境相對單純,也最容易從中識別出無意識的作用以及各種原型意象及其場景。本書收錄的,是分析心理學創建者、瑞士精神科醫師榮格從1933年起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一系列座談中的四次關於孩童夢境的研討會內容,令人得以一窺榮格解夢與授課的風采,更見證分析心理學概念的形成歷程。
在本書中,榮格首次有系統地提出他的釋夢方法:夢境具有類似「起-承-轉-合」的結構,並依據意識與無意識的作用程度,將夢做初步的分類。他將擴大法(amplification)應用在解夢上,擴充意象的意涵。他在研討會上耳提面命各種要領,一步步帶領與會者對夢境做出聯想,上天下地探索諸文明神話中的線索,並對具有靈視或預言性質的夢境,提出解析的方向。
本書內容是《榮格全集》(Collective Works)的附錄之一,是理解分析心理學的重要史料。有別於榮格其他著作的艱澀,本書是對話實錄,顯得平易近人,不只記錄與會者帶來的各式兒童夢境和精彩見解,更呈現了榮格天才式的解夢直覺以及一針見血的建議,活生生的臨場感,讓讀者大呼過癮。不過,榮格也建議本書讀者要帶著批判性的眼光,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
榮格的釋夢筆記——
★我堅持在每個夢境分析中必須檢視全盤的語言象徵。
★孩子使用的語言,比起他們本身古要老得多。整個心理與精神文化就是透過語言傳承下來的,而語言中隱藏著整個人類的史前史。
★夢的問題一旦得到解決,夢就從記憶中消失了。然而如果它一直存在於記憶中,就說明問題還未解決,或是夢觸及到的問題還沒有被理解。
★你們要把夢想像成無意中從收音機或電話中聽到的對話。你聽到對話中的一句,接著對話又中斷了。現在你應該重新構建那人說過什麼,這才是你們思考夢的正確方式。
★我們應該從因果的觀點來檢視夢。……我們從這個假設進一步認為心靈本質是帶有目的性的,展現在其無意識地朝向某個目標。因為在與夢歷程工作時,有個前提:我們將夢視為有目的的以及有意義的因果關聯。這對於理解夢境是關鍵的一點。
作者簡介:
卡爾.榮格(Carl G. Jung, 1875–1961)
瑞士精神醫學家,「分析心理學」(Analytische Psychologie)的創建者。其與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與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同為現代深度心理學(Tiefenpsychologie)的三大先驅。思想博大精深,學貫東西方,一生著作浩繁,其學說包括對「心理類型」的描述,對「集體無意識」的探索,以及把心理視為一種表現在「個體化」過程中的「自我調節系統」,對後世哲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教育等諸多領域都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1875年生於瑞士凱斯韋爾(Kesswil),在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學醫,並旁聽法律和哲學課程,1900至1909年於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附設醫院繼續其學業和研究工作。1905至1913年,擔任蘇黎世大學的講師,1933至1943年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與巴塞爾大學授課。1948年,榮格於蘇黎世邦的庫斯納赫特(Küsnacht)創立榮格學院(C. G. Jung-Institut Zürich),作為分析心理學的人才培育與研究中心,1961年逝於當地。
譯者簡介:
王一梁(1962-2021)
生於上海,美籍華裔作家、散文家、詩人、文學評論家、前《自由寫作》編輯、首屆傾向文學獎獲得者(1996年)。著作有《朋友的智慧》、《薩波卡秋的道路》、《我們到這個世界上是來玩的》、《不自由筆記》、《斯德哥爾摩裸奔記》等。2015年開始在泰國旅居,2021年1月6日,因晚期食道癌於泰北美賽醫院去世。
李毓(常用網名:白夜)
1972年生於中國陝西漢中,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會員。著有個人散文集《生命的季節》。現居美國拉斯維加斯。
王一梁與李毓夫婦2015-2021年旅居泰國期間,合譯《遇見榮格:1946-1961談話記錄》、《榮格的最後歲月:心靈煉金之旅》、《幽靈、死亡、夢境: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孩子的夢:1936-1940年研討會筆記》(皆由心靈工坊出版)。另合譯《別了,城堡:哈威爾總統回憶錄》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