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本書是「刑法總則」教科書,也是一本學習刑法的入門書。為使讀者精要且正確地認識刑法基本概念,學習如何解釋與理解刑法條文的內容,本書許多章節均設計了「案例事實」作為引導,以啟發學習動機與問題意識。此外,本書除了以體系化方式介紹刑法理論之外,亦整理與分析重要實務判例、判決之見解,使讀者能可以同時掌握刑法學說與實務見解趨向。
作者簡介
王皇玉
現職:
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兼院長
臺灣大學特聘教授
學歷:
臺灣大學法學士
臺灣大學法學碩士
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碩士
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
律師高考及格
司法官公設辯護人特考及格
公設辯護人
台灣刑事法學會理事長
著作:
刑罰與社會規訓(2009)
刑法上的生命、死亡與醫療(2011)
九版序
2023年1月國民法官法的上路,不僅是司法界的大事,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國民法官法所要審判的案件,主要是「所犯最輕本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以及「故意犯罪因而發生死亡結果者」。此外,經由國民法官法加以審判之死刑案件,必須經歷二階段投票,第一階段先投票決定是否有罪;第二階段則投票決定是否科處死刑。除了國民法官法之外,近年來司法院憲法法庭審理的案件,常聚焦於刑事案件中的保安處分,除了強制工作處分被宣告違憲之外,對於性侵害犯罪人之強制治療處分,雖未被宣告違憲,但強制治療期間長年運作之結果,已趨近於刑罰,被認為有違反「明顯區隔原則」,因而要求必須修法進行調整。這些立法改革議題,均與刑事制裁的方式與內容有關,因而本書近年來不斷地增補「刑事制裁」之內容,力求完整,使讀者可以全面學習與掌握。
此外,2023年另一項重大刑法修正,乃關於刑法第28章之1增訂了「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此乃鑑於目前網際網路科技時代,攝錄或散布他人性影像之行為,輕而易舉地在舉手或彈指之間完成,而被害人因性隱私遭揭露而承受的傷害,卻是長久又深遠,因而制定刑法加以處罰。刑法第10條也配合增加第8項關於「性影像」的定義。
一如以往,為使讀者可以快速掌握刑法修正條文的最新動向,以及司法院解釋與實務判決之趨向,本書在第九版的內容,進行了如下的增修改減:
1、增加刑法第10條第8項「性影像」定義之說明。
2、就正當防衛部分,增加最近實務採取「有效防衛說」趨向的判決。
3、刑法第91條之1性侵害犯罪人之強制治療處分期間,已於2023年2月8日修正,不再採取治療「至其再犯危險顯著降低為止」,因而配合修法而修正全書有關強制治療期間之論述。
4、增加國民法官制度下判處死刑之相關規定。
5、增加關於緩刑制度、假釋制度之說明。
本次改版之內容,相較於以往,算是有些多,尤其是增加了第19章刑事制裁中關於緩刑與假釋制度的內容,這個部分的添加,終於滿足了我對刑事制裁這一章節完整度的基本要求。進行改版工作之際,也是本人行政事務繁忙之際,每每深夜有空開始寫作時,不時會有掙扎與逃避的念頭,還好,最後仍然奮力一搏地完成。
對於改版事務,仍須感謝新學林出版社的費心與盡力,以及我以前的助理林育賢法官,至今仍持續不遂與我切磋討論各種刑法問題,提醒我留意最新實務判決。此外,讀者的回饋與校對助理的細心,在此均一併至上謝忱。
王皇玉
2023年6月,端午的台北
目錄
九版序 i
序 言 iii
主要參考書目 ix
第一章 刑法的基本概念 1
壹、我國刑法之歷史演變 3
貳、刑法與民法、公法的區別 4
參、實體刑法與程序刑法的區別 5
肆、刑法之名稱與體系架構 7
第二章 刑法的任務 11
壹、維護社會秩序 13
貳、預防犯罪 14
參、保護法益與社會共同生活的基本倫理價值 23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則 35
壹、罪刑法定原則 37
貳、罪責原則 57
參、人道主義與刑法最後手段性 59
第四章 現行刑法之效力 63
壹、關於時的效力 65
貳、關於地的效力 77
參、外國裁判之效力 88
肆、刑法總則的適用範圍 91
第五章 刑法的解釋 93
壹、解釋方法 95
貳、立法解釋 104
第六章 犯罪理論與行為理論 125
壹、犯罪階層體系 127
貳、犯罪理論之發展 133
參、行為理論 139
肆、刑法上之行為概念 143
第七章 構成要件之理論與犯罪類型 153
壹、基本概念 155
貳、構成要件之分類 156
參、不法構成要件之要素 159
肆、客觀處罰條件 165
伍、各種犯罪類型 169
第八章 因果關係與結果客觀歸責理論 189
壹、基本概念 191
貳、因果關係理論 191
參、客觀歸責理論 205
第九章 主觀不法構成要件與構成要件錯誤 227
壹、主觀不法構成要件 229
貳、構成要件故意之型態 233
參、構成要件錯誤 242
肆、空白刑法錯誤 254
第十章 違法性之基本概念 257
壹、違法性與阻卻違法事由 259
貳、實質違法性、社會相當性與可罰違法性 263
參、阻卻違法事由之結構 268
肆、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271
伍、複數阻卻違法事由 278
第十一章 阻卻違法事由 279
壹、依法令之行為 281
貳、業務上之正當行為 289
參、正當防衛 292
肆、緊急避難 308
伍、被害人之承諾與可得推測之承諾 321
陸、義務衝突 329
第十二章 有責性(罪責) 331
壹、基本概念 333
貳、責任能力 340
參、原因自由行為 348
肆、不法意識與禁止錯誤 357
伍、寬恕罪責事由 365
第十三章 行為階段與未遂犯 375
壹、故意犯之行為階段 377
貳、未遂犯 385
參、不能犯(不能未遂) 397
肆、中止犯(中止未遂) 408
第十四章 正犯與共犯—基本概念 427
壹、正犯與共犯之基本概念 429
貳、正犯與共犯之區分 435
參、間接正犯 446
第十五章 共同正犯、教唆犯、幫助犯 457
壹、共同正犯 459
貳、教唆犯 481
參、幫助犯 497
第十六章 過失犯 507
壹、基本概念 509
貳、過失犯理論之演變 517
參、過失犯之不法構成要件 517
肆、過失犯之阻卻違法事由 529
伍、過失犯之有責性 531
第十七章 不作為犯 533
壹、基本概念 535
貳、不純正不作為犯與保證人地位 537
參、不純正不作為犯之成立要件 553
肆、不純正不作為犯之未遂犯 558
伍、不純正不作為犯之參與犯 560
陸、阻卻違法事由與義務衝突 561
第十八章 犯罪競合(罪數論) 563
壹、基本概念 565
貳、想像競合 578
參、法條競合(法律單數) 595
肆、實質競合(數罪併罰) 609
伍、與罰前行為及與罰後行為 620
陸、舊刑法之「牽連犯」與「連續犯」 623
第十九章 刑事制裁 629
壹、刑罰理論 631
貳、刑法關於刑事制裁之規定 641
參、刑罰之種類 647
肆、緩刑 672
伍、假釋 676
第二十章 沒 收 683
壹、沒收制度之變革 685
貳、違禁物之沒收 689
參、犯罪物之沒收 691
肆、犯罪所得之沒收 704
伍、沒收之宣告 720
案例索引 723
事項索引 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