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年代記 | 拾書所

流行歌年代記

$ 422 元 原價 480

臺灣流行歌謠的詞,常出現許多關鍵字,如打拚、流浪、迌人、吉他、皮箱、行船、苦酒等,不論是感情狀態或故鄉情懷、時代的衝撞或生活的苦悶,又或者展現了音樂人精彩創作的一生,屬於大眾琅琅上口的轟動歌曲都與社會脈動貼近。乍聽這些關鍵字詞,似乎無關痛癢,但如果深入理解它、聆聽它、體會它,將會是一部流轉不息的臺灣流行歌謠的聲音自傳。

臺灣流行歌謠的命運起起落落、精采絕倫 ,本書並聚焦臺灣早期流行歌的一個核心關鍵:翻唱歌曲。若能改變聽覺的角度,打開耳朵、張開眼睛,細細聆賞這不退流行的經典,將會聽見台灣史新趣味。

本書特色

1.台灣現代歌謠流行於日治時期,這也是大眾流行音樂文化在台灣的濫觴,1932年由中國明星阮玲玉主演的《桃花泣血記》在台灣上映,為招徠觀眾,電影公司為了促銷宣傳電影,當時製作了一首宣傳歌曲,沒想到一炮而紅,也開啟了各大唱片公司搶發台語流行歌曲,造成流行歌謠的盛行,與大眾息息相關的流行歌曲因為都市化娛樂休閒的改變、錄音技術與播音設備的進步而帶來風靡,在大眾文化商品普及的今日,本書可以提供台灣流行歌文化源起與發展歷史的閱讀新趣味。
2.深入人心的歌謠可以當成民族之聲,可以讓電影大為賣座,也可以因為戰爭而成為改造思想的音聲,可見歌謠的力量之廣大,也是研究台灣大眾文化最佳的文化資產。
3.近年黑膠唱片在台灣有逐漸興盛之勢,對於流行歌謠的研究也漸受矚目,本書針對翻唱歌提出的新視野,可補足台灣歌謠流行史料。
4.提供方便索引的珍貴歷史聲音紀錄QR Code掃描,能讓讀者具體聽見早期原汁原味的歌聲樂音。

作者簡介:

黃裕元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職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主要研究早期歌謠、流行歌曲,並進行臺灣本土唱片的典藏整理與研究。策畫發展「聲音的臺灣史」研究社群,經營「臺灣音聲一百年」網站。出版《臺灣阿歌歌—歌唱王國的心情點播》、《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歌唱王國的崛起》、《飄浪的曼波》、《百年追想曲:歌謠大王許石與他的時代》(合著)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