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故事 | 拾書所

故城故事

$ 300 元 原價 380

好好吃飯,好好看書
時代艱難也引人入勝

長沙—上海—香港:女作家的人生地圖
飲食.離散.文學的況味

「故城,是故鄕的城,是故往的城」
「記憶在這裡發酵,蒸發、膨脹,刻骨銘心。」
——王璞


***

本書為作家王璞的回憶錄《故城故事》,敘述了文革知青一代,流轉多地,成長、讀書、謀生的故事。貫穿其中的,是各種地道吃食的鮮活味道,對書籍、文學與創作的堅執信念,還有多樣活潑的人物記憶。

長沙的童年:在文革批鬥抄家的陰影下,王璞以純摯的目光,看出微妙的人情,舊日的小吃,還有受壓抑的文藝單純曖昧。書中許多地點,現在長沙已不復存在,只在王璞的文學筆下留存。

上海的青春:八○年代的上海,王璞正在攻讀研究所;上海當年打扮、飲食、娛樂潮流的集體回憶,還有大學校園中知識青年生活風景、奇人異事,那個相信開放的希望年代,都是她的親身體驗。

香港的奮鬥:中年王璞到香港轉職謀生,一個知識份子在新移民群體中,與基層人士一起吃剩貨麵包,在報社學習老派傳媒人的功架與作風,並像地道香港人那樣以買樓為人生目標。

因為活過飢餓年代,她練就一手好廚藝;為了專心寫作,她毅然辭去了大學教師的工作。這就是王璞。

***

「只是希望我兒子和兒子的兒子、子子孫孫不要忘記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了甚麼,不想他們有重蹈那場迷狂的危險。」

「手中那塊餅乾一口咬下大半,誇張地、大力地嚼著,好像那不是一塊餅乾,而是我那長埋心中、業已變質變味、卻仍是嚼不碎咬不爛的上海印象。」

「那些詩行所建構成的虛擬世界,美麗奔放,色彩迷離, 周遭的喧囂與粗野就不再那麼難以忍受了,以至於我對閣樓同事們望向我的異樣目光茫無所覺,對她們含沙射影的議論也置若罔聞。」

「有些人,你明明把他們看得連腳下的塵埃都不如,對他們的行為言語不屑一哂,卻沒法把他們從心裡抹去。」
——王璞

作者簡介:

王璞,生於香港,長於中國。五○年代初襁褓中被父母帶去北京,先後生活在北京、東北大興安嶺、長沙、上海、深圳,一九八九年最後一個月年近四十時回到出生地香港。

作過中小學代課教師、車工、電工、鐘錶修理工、編輯。

上海華東師大文學碩士、博士。一九八○年開始寫作。定居香港後作過報社編輯和大學教師。二○○五年辭去大學教職專事寫作。出版的主要作品有:

長篇小說《貓部落》、《家事》、《我爸爸是好人》等。
中篇小說《再見胡美麗》、《西灣河》、《水調歌頭》等。
短篇小說集《女人的故事》、《知更鳥》、《嘉年華會》等。
散文集《別人的窗口》、《紅房子灰房子》、《我想變成一本書》《小屋大夢》、《悠悠我心》等。
長篇傳記《項美麗在上海》。
文學評論:《一個孤獨的講故事人——徐訏小說研究》、《散文十二講》、《怎樣寫小說》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