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日空降Amazon、Barnes & Noble暢銷榜No. 1,緊急再版,印量翻倍
★《讀者文摘》列入「絕對會改變你一生的26本啟發之書」
★ 管理思想家賽門.西奈克、金球獎影后克萊兒.丹妮斯、公視主持人凱莉.柯利根導讀推薦、收視最高節目之一Today Show採訪報導
◎這些大哉問攸關我們的成敗,更可能改變人生的樣貌:
◆其他人可以定義我的人生嗎?如果多數人認同的答案,不見得是我想要的……
◆「什麼是我想追求的」vs.「什麼是值得追求的」?萬一夢想是建立在錯誤之上?
◆一再努力不管用,可以承認失敗嗎?失敗之時,如何修復支離破碎的自己?
◆建立豐沛人脈,操縱、討人情、施加壓力、貼標籤…人際關係真的無所不能嗎?
◆快被社交媒體上荒謬言論淹沒,如何避開將我們拉向淺薄的力量?
2014年開始,本書三位作者在耶魯大學開設最受學生歡迎的人文課「值得活的人生」,以師生高度互動討論的小班制方式,引導不同科系、族群、宗教的學生,探討生命中最重要的問題。
本課程創辦人沃弗教授曾任白宮宗教顧問,為美國當代公共領域中最受推崇的學者之一,致力於在衝突對立的社會中,為各群體宗教搭橋,跨越彼此藩籬,並曾受邀至聯合國早餐祈禱會發表演說。他和另外兩位作者打破時空限制,從世界上最主要的宗教思想、勇於追求真理的人物,以及現代生活實例擷取智慧,引領讀者參與充滿活力的對話,培養實用的思考工具,找到專屬自己的答案,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改變。
◎透過不斷思辨,找到自己的特殊性,通往繁盛人生
耶魯學生形容,這堂課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校方調查指出,課程對於學生的人生意義感產生顯著的影響。此外,課程也跨出校園,作者帶領在職人士、軍方、耶魯校友共讀,並與高中和杜克大學等名校合作授課。本課程出版成書後已翻譯成8種語言,迴響跨越年齡、職業、宗教,從大眾、各領域名人,到75歲的讀者,都希望透由向內檢視,擁有應對重大難題的能力,有效回應與改變:
1. 盤點人生:評估此刻的現況和立足點,藉此了解你回應大哉問的方式。
2. 規畫路線:從自我超越開始,透過自我覺察與練習,探索最值得活的人生。
3. 實踐技巧:改變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維持動能且不偏離正軌的方法。
★好評推薦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林妍希|現任「為台灣而教」董事
易 昀|北一女學生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孫效智|臺大哲學系教授暨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
張瀞仁|國際非營利組織Give2Asia慈善顧問
黃瑞仁|輔大附設醫院院長
葉素玲|臺大心理學系特聘教授
詹佳鑫|新竹高中國文科教師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以上依姓氏首字排序)
★好評推薦
好希望我們的大學也能有「值得活的人生」這樣的課程,因此特別推薦大學生來閱讀這本書,在人生準備起跑時,可以擁有正確的人生目標;同時也鼓勵不同世代的人都來閱讀這本書,不管是在什麼年齡,什麼地位處境,都要持續地追問自己:「要為那最重要的事而活。」——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我想追求什麼樣的人生」、「什麼是值得追求的美好人生」,這兩個問題有何不同,是我在閱讀這本書時最感到震撼的豁然開朗。這是一本適合每一個人閱讀的書,不論你身處人生哪一個階段,求學、工作或者認為自己已經功成名就,或者讓人不知所措的任何階段,它絕對是值得你放在心上的一本書。尤其適合一群人共同閱讀、分享與討論。
——林妍希,曾任美商DDI台灣總經理暨全球董事顧問、現任「為台灣而教」董事
你會不會腦袋裡突如其來迸出一個大哉問?就像電影《芭比》(Barbie)中,派對中正在熱舞的她突然開始思考死亡這個議題。對一個沒有經過「思考」訓練的人來說,面對生活中瞬間冒出的大哉問常會有招架不住的錯愕感,甚至嫌棄、覺得思考很麻煩,錯過與自己對話的機會。作者運用親民的引導、縝密且清晰的溝通,帶著正在閱讀的我邊看、邊寫、邊和自己討論,不用顧慮答案是什麼,藉由本書走進課堂深刻感受。每一章最後的「輪到你想一想」會有題目引導,有機會回顧、探索先前的答案,並和自己對話,最後再產生發自內心、屬於自己的想法。——易昀,北一女學生
本書要回答的就是這個看起來很大、卻非常實際的問題:這趟已經開始,而且不會隨便結束的旅程中,你要的是什麼?將美好感覺最大化?成為社會頂層的人上人?盡情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嗎,或平穩結束?但你真的活出值得活的人生了嗎?
——張瀞仁,國際非營利組織Give2Asia慈善顧問、《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
作者提供了處理這些大哉問的工具和指引,但並未給出具體答案。讀者需正視這些問題,深入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價值和意義,因而每個人的答案也可能大為不同。透過各種親切的歷史故事,讀者可以更容易攫取這些觀點的精髓,進而思索屬於自己的人生藍圖。每章末的「輪到你想一想」單元提出問題,促使讀者進行自我反省(建議讀者按部就班地做答,將更有裨益),也提供契機來思考現在過得如何,而怎樣又是值得活的人生。閱讀這本書,像是一場大哉問探索的心靈之旅。藉由此書,我們可以、或許也需要經常叩問,什麼是值得活的人生,並朝目標前進。
——葉素玲,臺大心理學系特聘教授
讀畢《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彷彿穿越時空,與耶魯的同學們一起,遨遊了一趟豐美的心靈旅行。在跨領域視野、經典故事與師生珍貴的互動討論中,讀者能藉此書,感受到中西哲學的奧妙與相通──撥雲開霧,拂塵去汙,發現心中那最簡單而純淨的,真正的「我」。
——詹佳鑫,《請問少年》作者、新竹高中國文科教師
這本集結諸多智慧的傑作,探討許多對人生有重大影響的議題。如果你想找到人生的召喚,有這本書就夠了!——凱莉.柯利根(Kelly Corrigan),美國公共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這本《紐約時報》暢銷書來自於耶魯大學受歡迎的課程,探討了生命意義這個古老的問題……學生們稱這門課程改變了生活,體驗過本書的智慧和新觀點的讀者應有同感。——《紐約郵報》
若有人想知道如何活出美好的人生,本書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它提供我們一條捷徑,來探討人生的大哉問,引導我們得到更快樂、更合乎道德的人生。——蘿莉.桑托斯(Laurie Santos),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The Happiness Lab播客主持人
這本書非常寶貴,裡面充滿了許多人與不同文化對於自我產生的重要問題,經過思考所得到的智慧結晶,尤其是我們怎麼如何理解、訓練與享受自我,以及自我如何在美好人生中得到統整。這些問題雖然古老,但本書絕對是及時的。——瑪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普利茲獎得主
三位傑出學者挑戰最重要的問題!本書值得你捲起袖子、向神禱告,然後投入(非常可能是)你這一生最重要的工作。不論是自己一個人或是和小組一起,務必把本書列為優先讀物。——孔茂功(Michael B. Curry),聖公會主席主教
三位作者在書中引用大量歷史和宗教素材,並以謙遜和務實的態度應對讀者,在不疏遠大眾的情況下完成這個宏大的任務。——《哈佛學生報》
本書作者提供有意義的反思與出發點,幫助你更進一步發現使你的人生成為美好的面向。——《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
所有年齡層的人必讀的一本書。——Booklist
本書對精神生活的描述清晰且有吸引力,讓我想了解更多。我鼓勵大家思考各章結尾的問題,結語也很精彩。我今年 75 歲了,願意向各年齡層的所有人推薦這本書。—— 亞馬遜讀者 布庭
作者簡介:
米洛斯拉夫.沃弗(Miroslav Volf)
美國當代深具影響力的宗教學者之一。成長於戰亂中的南斯拉夫,在壓迫的政治體制和艱困的經濟環境中,逐漸探索與建立其信仰和價值觀。在德國杜賓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師承二戰以來最偉大的德國神學家之一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
德國杜賓根大學神學博士,耶魯大學神學院講座教授,「信仰與文化中心」創辦人暨主任。研究宗旨是將宗教信仰應用於公共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文化、與世界上其他不同群體、教派、信仰和種族之間的對話,被譽為「搭橋的神學家」。
作者曾擔任白宮「信仰組織與社區夥伴關係辦公室」(Office of Faith-Based and Neighborhood Partnerships)顧問,並且與前英國首相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在耶魯大學共同教授全球化課程。 沃弗在2001年獲邀在聯合國第十六屆國際早餐祈禱會上發表演說,也經常在 CNN、NPR 和半島電視台等媒體擔任宗教和文化問題評論員。
美國《Christianity Today》肯定其為當代最傑出的五位聖經學者之一。他在 2002 年以《擁抱神學》(Exclusion and Embrace)一書獲得葛拉夫麥爾宗教獎(The Louisville Grawemeyer Award in Religion),本書被列入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本宗教類書籍。其他著作有《記憶的力量》、《公共的信仰》等。
馬修.克羅斯蒙(Matthew Croasmun)
耶魯神學院信仰與文化中心「值得活的人生」課程主任,耶魯神學院人文學講師,以及格雷斯農場基金會(Grace Farms Foundation)信仰計畫主任。
馬修倡導跨宗教對話,他與當地教堂和清真寺合作,促成共同閱讀彼此宗教文本的活動。
他的著作有《罪的出現》(The Emergence of Sin)與《容我問你一個問題》(Let Me Ask You a Question),他也與沃弗合著《為了全世界的人》(For the Life of the World)。
萊恩.麥克安納利林茨(Ryan McAnnally-Linz)
耶魯神學院信仰與文化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神學、倫理學和文化批評。他與本書另一位作者沃弗合著《神的家》(The Home of God)與《付諸實踐的公共信仰》(Public Faith in Action),後者被出版人週刊評選為 2016 年宗教類好書。他也為《華盛頓郵報》「信心的行為」部落格、《寄居者》(Sojourners),以及《基督徒世紀》(The Christian Century)等雜誌撰寫文章。
譯者簡介:
廖建容
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外商公司,也曾於大學任教,目前專職從事翻譯。近年譯作有《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兒童床邊的經濟學家》、《第二座山》、《孩子的簡單正念》、《召喚勇氣》、《訓練大腦,讓自己更強大》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