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中的傳媒角色:亞洲華人社會的實證研究 | 拾書所

新冠疫情中的傳媒角色:亞洲華人社會的實證研究

$ 542 元 原價 570

新冠(COVID-19)疫情在2019年底爆發後,迅速擴散至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的民眾都經歷過封城、隔離、居家工作等公共防疫措施。在這場公共健康危機中,疫情傳播瞬息萬變,傳媒的角色變得至關重要,包括幫助民眾了解疫情、組織抗疫、提供疫苗相關資訊等。與此同時,與傳媒競爭的網絡媒體加劇了虛假資訊的傳播。民眾對爆炸性的疫情資訊難辨真偽,造成認知負擔,甚至採取錯誤防疫行為。本書作者蒐集來自香港、台灣、新加坡和中國大陸四地的數據,嘗試分析並探討新冠疫情期間傳媒所扮演的角色。

本書共收錄11篇實證研究論文,文章主要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傳媒呈現的内容,包括網路新聞和文本;第二部分探討新冠疫情期間傳媒使用和新冠疫苗接種態度的關聯性;第三部分分析新冠疫情期間的虛假資訊傳播及其帶來的社會影響。

本書旨在整理和分析新冠疫情中傳媒在亞洲華人社會的角色,反思傳媒的影響、貢獻與缺失。本書的重要貢獻有三點。第一,為傳媒業界提供改善報導的建議;第二,展示民意形成過程,為政府的公共政策提供建言;第三,分析虛假資訊的傳播規律,以及其對華人社會之影響,為構建有序資訊社會提供思考方向。

作者簡介:

王海燕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傳播系副教授。
王 賽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互動媒體系研究助理教授。
吳 琳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吳 瓊 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
李宗亞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
汪 靖 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
岳漢玲 中國氣象局幹部培訓學院湖北分院助理工程師。
林冠承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邱林川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邵氏基金會媒體技術講座教授。
金兼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洪子陽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統計學系本科生。
張明新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院長。
張 曉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章 平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郭 靖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候選人。
陳憶寧 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廣告系特聘教授兼院長。
曾詠祺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程渺然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黃懿慧 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講座教授。
楊肖光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
路 淼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
鄒 霞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新聞系講師。
趙麟宇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部脊椎外科主任、嘉基工會理長。
劉 煥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傳播系副教授。
劉蒙闋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新媒體系講師。
盧鴻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傳播系(含電訊傳播碩士班)教授。
戴笑凡 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四級主任科員。
謝金文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傳播系教授。

主編簡介

魏 然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退休教授,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傑出榮休教授。研究興趣:媒介效果、傳播科技、移動傳播。

羅文輝 曾任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新聞系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浸會大學訪問教授。研究興趣:媒介效果、政治傳播。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