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做憂慮的小孩,拜倫浪漫詩選:回到蒼涼卻壯美的吾鄉,凝視我幼時熟悉的風光 | 拾書所

我願做憂慮的小孩,拜倫浪漫詩選:回到蒼涼卻壯美的吾鄉,凝視我幼時熟悉的風光

$ 296 元 原價 375

自十八世紀末開始,歐洲颳起了一陣「浪漫主義」旋風,
不滿於資本主義擴張、思想和才情長期受到壓抑等原因,
促使英國誕生了一批擅以優美文筆表達理想訴求的作家。

其中尤以拜倫最為著名,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而他充滿異域情調的風格,更將浪漫文學推向高峰!

▎我願做無憂無慮的小孩(I Would I Were A Careless Child)
——有感現實的艱難險惡,在精神世界裡舒展自由羽翼

讓我回到蒼涼,但卻壯美的吾鄉,
傾聽海浪與岩石的交接;
凝視我幼時熟悉的風光,
我只求看到,我熟悉的地方。
年少時的我,
也有過夢境構築的輝光。
那是一個幻覺,但是極樂之鄉。
(可鄙的)現實,
我不屑於你美麗的光,
(請不要)把我引向世俗世界的泥漿。
我已然明白,
這不是,為我而設的世界。

▎雅典少女(Maid of Athens)
——詩人和少女的邂逅,濃烈文字盡顯愛戀之狂野

妳是我靈魂的甘泉,
吾之所愛!
雅典的少女,
請將妳的心給我。
雖然我們即將各奔前程,
但我心中的愛永存。
在臨別時傾訴我的愛意:
妳是我靈魂的甘泉,
吾之所愛!
憑風掀起我的捲髮;
此際,愛琴海的風撫摸著它。
憑我玳瑁邊框眼鏡後的眼眸。
親吻妳絕世容顏。
憑我狂跳的心臟!
向鹿般潔淨的眼眸發誓:
吾之所愛,妳是我靈魂的甘泉。

▎唐璜(Don Juan)
——與「她們」的愛恨糾葛,大膽諷刺時下英國社會

愛情開始的時候總是謹慎,後來卻燃成烈火。
茱莉亞的鬈髮一束束散開,
像五月的丁香,
唐璜撫摸著她的頭髮,
如同拂過花瓣,香氣四溢。
茱莉亞想拒絕,卻又忍不住接受。
她的內心做著強烈的搏鬥。
然而,愛情的酒太過濃烈,
他們的手最終纏繞在一起。
溫柔的手並無凶險,
然而愛情結的果,也許致命。
如果人們能夠未卜先知,
也許會拒絕這愛情。
唐璜用他年輕的嘴唇親吻她,
愉悅而充滿羞怯。
茱莉亞的臉上飛起了緋紅的雲,
想躲開但又不捨。
狂喜的淚水從唐璜的眼裡湧出,
哦!墜入愛河的孩子,
誰能陷入情網同時又保持清醒?
茱莉亞懷著理智想拒絕,但最終還是接受。

〔本書特色〕
本書為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作品精選,包括最廣為人知的長篇敘事詩《唐璜》,裡頭借用了西班牙「情聖」唐璜的傳說——一生周旋於無數貴族婦女的浪蕩青年;而在拜倫的版本中,唐璜一次次的墜入情網,其豐富的情感經歷多源於不幸的遭遇。透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更加了解浪漫文學的風格,並與作者熱血澎湃的一生做聯想。

作者簡介:

喬治·拜倫(George Byron, 1788-1824),英國詩人、革命家,獨領風騷的浪漫主義文學泰斗。世襲男爵,人稱「拜倫勳爵」(Lord Byron)。著名的作品有長篇的《唐璜》及《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以及短篇作品〈雲鬢花顏金步搖〉。

林驄,專職譯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