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 巴曼尼得斯篇 | 拾書所

柏拉圖 巴曼尼得斯篇

$ 391 元 原價 420

古代辯證法最偉大的藝術作品——黑格爾
-------------------------------
本對話的主要角色有四人:年輕時的蘇格拉底、巴曼尼得斯、他的哲學好友齊諾(現在亦譯「芝諾」、「季諾」)、亞里斯多德(是與知名哲學家同名的另外一個人),是柏拉圖批判理型論的關鍵文本。
本譯本是早期的希臘哲學專家陳康先生對《巴曼尼得斯》篇做注釋性翻譯,進行文字的勘校、詞句的釋義、歷史的考證和義理的研究。本書另邀請學者鄭義愷教授校訂並撰寫導讀,為讀者作詳細的評析。
------------------------------------------
柏拉圖哲學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相」(坊間多稱之為「理型論」)。……《巴曼尼得斯》篇不但一開始就討論相,而且似乎還是貫串整篇對話的主軸。稍微誇張點說,要搞懂柏拉圖,就不得不閱讀《巴曼尼得斯》篇。
……讀《巴曼尼得斯》篇不單純只是為了想知道柏拉圖本人的思想,事實上,更深一層的理由是為了挖掘哲學史中尚存的理論可能,並確實理解被拋棄的理論之優劣。
------陳康與巴曼尼得斯篇 / 鄭義愷

作者簡介:

柏拉圖﹝Plato﹞ (Plato,Πλάτeων, 西元前427年—西元前347年)
古希臘人,原名為亞里斯多克勒斯(Aristocles)是取名恰當之意(well-named),後來因其強壯的身軀而被稱為柏拉圖。跟隨蘇格拉底學習,創辦雅典學院。
是哲學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與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
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現。

總校閱簡介

校訂、導讀者
鄭義愷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專任副教授
專治:希臘哲學(先蘇至亞里斯多德)
亦研究:倫理學與政治哲學(西洋政治思想史)、存在主義

譯者簡介:

陳康(1902~1992)原名陳忠寰,字棄疾。江蘇揚州人。1925年,陳康入國立東南大學哲學系,從方東美、湯用彤、宗白華學習, 1930年留學德國柏林大學,師從維爾納·耶格、於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教授指導下學習希臘哲學。
學貫中西,備受國際推崇,被哈佛大學教授哈桑稱為「當今亞里斯多德學的世界第一權威」。撰著有德文、英文及中文的有關希臘哲學論文幾十篇。譯作有柏拉圖對話《巴門尼德篇》(1944。2023年校訂新版《柏拉圖 巴曼尼得篇》 ),1985年在臺灣出版《陳康哲學論文集》及寫作有關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論文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