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 1月號/2021 第423期:暢銷套書史前史:台英社、光復書局、遠流、錦繡 | 拾書所

文訊 1月號/2021 第423期:暢銷套書史前史:台英社、光復書局、遠流、錦繡

$ 180 元 原價 200

【本期重點】
距今半個世紀前的一九七〇年代,台灣剛從農業轉為工商社會,家家戶戶「客廳即工廠」,穿梳子、摺藥袋、組裝聖誕燈飾,社會忙著累積財富,經濟發展充滿一片榮景。台灣就在此時與香港、新加坡、韓國,一同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
戰後嬰兒潮到了這個年紀也長大開始踏入社會,1968年修改九年國教後的第一批學子也已完成學業。種種因素的加乘促使台灣閱讀人口大幅增加。隨著台灣經濟的蓬勃發展,人人都有機會藉由知識翻轉階級、飛黃騰達。很多中南部的高中職畢業生,一畢業就到北部求發展,當時報紙每天都在刊登直銷公司的徵才廣告,上面通常寫著「體健、沒有不良嗜好」,即可加入「高福利、高收入」的行列。而大套書的龐大銷售市場,也就在這個時刻孕育而生。
當時,台英、漢聲、錦繡、光復合稱為「圖書直銷四大天王」。彼時的大套書直銷市場到底有多興旺?由當時的台英社直銷業務團隊,曾為台英創下一年近25億的營收可見一班,而那時整個出版業圖書直銷的總規模約為150億。
對沒有切身經歷過「台灣錢淹腳目」的現在年輕人來說,圖書直銷的過去,到底是一片怎樣的光景,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包括25億這個數字)。想具體一點的比較,可以對照台北的房價。那時非蛋黃區的房子,一戶不過才40~60萬,市場一碗陽春麵,也約莫才5~10塊錢。
「郵購最後三天,每天都來三百多萬,當時還沒有千元大鈔,所以我去郵局領錢時得拿麻布袋裝。我開著福特跑天下去載,然後吹著口哨回家。到了最後一天,許多讀者怕買不到書,直接跑到遠流當時所在的良士大廈,人潮就從12樓排到一樓敦化北路上。會計們的後面有一排紙箱,收到錢,點好以後就往身後的箱子丟。」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如此回憶著當時的盛況。
對於神話般的上古大套書直銷盛況,究竟是何光景,年輕一輩的讀者與圖書從業人員已無從想像。本期專題就帶著讀者們搭上時光列車,一同回顧那「拿著麻布袋裝錢」的暢銷套書史前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