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雜誌 12月號/2022:育兒之道從腦科學開始 | 拾書所

科學人雜誌 12月號/2022:育兒之道從腦科學開始

$ 252 元 原價 280

腦科學引導育兒政策

撰文/蘇斯金(Dana Suskind)、丹維斯(Lydia Denworth)、繪圖/米利安(Islenia Milien)、翻譯/李明芝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進行一項全球性重要研究,評量各國五歲兒童的表現以預測其往後學業成就,結果顯示在已開發國家中,美國兒童的表現令人擔憂。OECD長期調查世界各地15歲學生的學業成就,近期向下擴展調查的年齡範圍。平均而言,相比於研究中的其他國家如英國和愛沙尼亞的兒童,美國兒童的識讀和算數分數較低、自我調節技巧較差,而且較少參與團隊合作、公益與其他利益社會行為的活動。勉強可說美國兒童唯一的亮點,是某些(而非全部)社會情緒測量約等同於國際同儕。

這些研究結果沒有得到應有的注意,因為發表時間是2020 年3月,就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大流行的幾天後。但這也不令人意外,近期其他研究顯示,美國約有半數兒童在入學準備上,至少有一個關鍵領域尚未「步上正軌」。

OECD的研究對象是剛入學的兒童,研究結果提醒我們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實:學習始於出生那一刻,而非上學第一天。出生後最初幾年充滿了各種機會。在這關鍵時期,嬰幼兒大腦最容易吸收經驗,也最具有可塑性。從出生到三歲,大腦發育將近85%。這段期間,每秒形成100萬條神經連結。

20 年來有關兒童發展的研究告訴我們,嬰幼兒發展要有好的開始,有兩件事最為重要:與照顧者的教養互動以及防止毒性壓力(toxic stress)。過去五年來,新一波神經科學研究強調早期經驗的神經生物效應,研究結果明確指出達成這些目標的方法。這類研究讓我們得以初窺年幼兒童的腦中發生什麼事。研究顯示,環境和教養關係有助於兒童發展,而這兩者與大腦中鞏固語言和認知發展的活化和連結程度較高有所關聯。

本文作者之一蘇斯金是小兒科醫師,也是研究早期學習的科學家,長期追蹤腦部發展的新興科學,研究結果可提供父母和社會支持兒童發展的建議。舉例來說,休有薪假(paid leave)的父母較有時間發展教養關係;已知貧窮不利於兒童發展,而嬰幼兒津貼和稅收抵免可加以緩解。當父母外出工作時,美國多數父母必須找到優質的托育服務,讓幼兒得到有回應、投入教養關係的照護品質。

然而,研究顯示兒童的需求與整體社會的協助,兩者有鴻溝。美國是全球已開發國家中,唯一沒有明訂有薪育嬰假的國家。2020年美國每10名兒童就有4名的家庭無法負擔基本必需品,然而國會剛撤銷一項子女稅收擴大方案,這項稅收抵免曾幫助數百萬家庭度過這場新冠疫情,也大幅縮減貧困兒童的人數。此外,約半數的美國人生活在所謂的托育服務荒漠(child caredesert),這些地方幾乎沒有足夠的幼兒設施或照顧者,而現有的高品質托育方案還不到10%。新冠疫情加深了這些鴻溝,就像一場大地震後不斷發生餘震,凸顯出美國對家庭的支持有多麼顫顫巍巍。

作者簡介:

"一個充滿活力希望的科學社群
一個數位多元的科學通識平台
一份知識家庭必備的科普雜誌

《科學人》雜誌中文版2002年創刊,將國際與台灣一流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率先報導,提供您最即時、深入、全面的科學資訊。每月閱讀《科學人》雜誌可以讓您在最短時間就能精確掌握全球科學發展,科技產業趨勢及進步脈動,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同步思考,並且迅速與世界接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人》雜誌是家庭、學校、個人的必備讀物。"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