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雜誌 6月號/2023:數感天生 | 拾書所

科學人雜誌 6月號/2023:數感天生

$ 252 元 原價 280

數感天生

大部份的人一眼可看出小數目的物品數量,且能不假
思索進行粗淺的數學運算;而研究發現,未受過
數學教育的幼兒也能辦到,顯示我們具有天生的數感。

撰文/貝克(Jacob Beck)、克拉克(Sam Clarke)
繪圖/鍾(Jamie Chung)
翻譯/謝伯讓

想像你正在舉辦一場派對。你買好零 食、準備好音樂,並在冰箱中擺放了各種啤酒。第一位客人到場,他帶來半打啤酒,並自己拿走一瓶。第二位客人又帶來幾瓶啤酒,然後也喝了一瓶。當你也想喝啤酒時,打開冰箱,結果發現裡面只有八瓶啤酒。你並沒有精確去計數到底有多少瓶啤酒進出冰箱,但知道裡面應該不只有八瓶。於是你開始東翻西找,果然在冰箱保鮮抽屜中,還有好幾瓶啤酒躲在爛掉的蘿蔓萵苣後面。

你怎麼會想到要在冰箱中尋找消失的啤酒呢?你並不是冰箱旁的守衛,也沒有隨時在記錄有幾瓶啤酒進進出出。你使用的能力,其實是認知科學家所說的「數感」(number sense),也就是一種能在不自覺情況下進行簡單數學運算的心智功能。當你沉浸在與賓客的交談中時,你的數感仍在監測冰箱中有多少瓶啤酒。

長久以來,科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一直在爭辯這種數感是天生的還是習得的。在西方傳統中,柏拉圖最先主張人類具有天生的數學能力。在柏拉圖的對話錄《米諾篇》(Meno)中,蘇格拉底透過幾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引導未受過教育的男孩得出畢達哥拉斯定理 (Pythagorean Theorem)。蘇格拉底認為,男孩天生就具有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知識,而他的問題只是幫助男孩把知識表達出來而已。

17 世紀的洛克(John Locke)對這種看法表示反對,認為人的心智一開始就是白板一塊,而所有知識幾乎都是經由後天經驗習得。這種與柏拉圖先天論的對立觀點稱為經驗論,彌爾(John Stuart Mill)後來更進一步發展此理論,認為我們學會 2+3=5,就是因為看過許多支持此算式的例子,例如兩個蘋果加三個蘋果等於五個,以及兩瓶啤酒加三瓶啤酒等於五瓶。

簡而言之,經驗論主宰了哲學和心理學直到 20 世紀後半葉,然後才由親先天論的學者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扭轉了局面,宛如鐘擺般盪回了柏拉圖的方向。喬姆斯基研究語言,主張孩童天生具有語言本能, 使其能在幾乎沒有明確指導的情況下快速習得母語。

其他人更把喬姆斯基的假說延伸至數學領域。1970 年代末期,認知科學家加利斯塔(C. R. Gallistel)和吉爾曼(Rochel Gelman)主張:孩童學習數數的方式, 就是把語言中的數字和天生的「前語言」(preverbal) 算數系統進行配對,而這套系統是人類和許多生物共有的能力。法國神經科學家狄昂(Stanislas Dehaene)在他 1997 年發表的知名著作《數感》中,就透過多方證據讓大眾注意到這套前語言系統,讓各領域(動物認知、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與教育)的許多研究人員都意識到,他們正在探索同一事物。

我們(本文作者)團隊在 2021 年發表於《行為與腦科學》的論文中主張:目前沒有任何有力的競爭理論,可以反駁人類和許多非人類動物都已演化出處理數字的能力。和柏拉圖不同的是,他認為人類天生具有數學知識(思考數字的能力),我們則認為人類天生具有數學知覺(可以看見或感知數字)的能力。你打開冰箱判斷啤酒大約有幾瓶的方式並非推論(好比看到海尼根標籤就推論出有人帶來荷蘭產的淺色拉格啤酒),你判斷數量的方式其實更像是在感知形狀和顏色。

但對於這種逐漸形成的共識,仍有人表示反對,新一波的經驗論也在過去十年開始復甦。反對存在天生數感能力的學者強調另一個更廣闊且重要的科學難題: 如何知道嬰兒或非人類動物的心智?身為認知科學哲學家,我們團隊將從過去無法得到的眾多實驗證據中做出推論,讓幾千年的哲學思考能夠更進一步.....

作者簡介:

"一個充滿活力希望的科學社群
一個數位多元的科學通識平台
一份知識家庭必備的科普雜誌

《科學人》雜誌中文版2002年創刊,將國際與台灣一流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率先報導,提供您最即時、深入、全面的科學資訊。每月閱讀《科學人》雜誌可以讓您在最短時間就能精確掌握全球科學發展,科技產業趨勢及進步脈動,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同步思考,並且迅速與世界接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人》雜誌是家庭、學校、個人的必備讀物。"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