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代文學藝術家對於生命意境、生活情調、藝術美感的觀察感悟,文風清新俊逸,如夢般的迷離,如影般的朦朧。
幽夢一簾花影深;清風明月露天真。
山川萬物皆文史,閱盡滄桑自在身。
作者簡介
張潮(一六五九~一七○七)
字山來,號心齋,安徽歙縣人。
初年致力於舉業,累試不第。康熙年間,他曾做過什麼翰林孔目的官職,但卻未曾赴任。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他曾被惡人牽連而被下獄。事後,他便與仕途無緣,繼續做他的窮愁著述的生涯。
編者簡介
李安綱
山西芮城縣學張鄉人。文學博士,哲學博士後,運城學院中文系教授,山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河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西遊記》文化研究委員會會長,《西遊記文化學刊》主編,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專家顧問委員,百度網、國學網國學顧問,山西芮城道教文化促進會顧問,張紀中《西遊記》、《老子》、《呂洞賓》電視劇顧問。
◎著有《圓照法師與金剛心法》、《西遊記奧義書》、《李安綱批評西遊記》、《古今八子批評西遊記》、《三教九經叢書》;擔綱國家教育部項目《道德經道德體系研究》、山西省教育廳項目《呂祖全書》校注;著《老子心解》、《西遊記與企業管理》、《西遊記奧義與人生智慧》。
譯者介紹
目錄
001‧讀經史子集
002‧經傳與史鑑
003‧善惡與人格
004‧異類求知己
005‧心腸與菩薩
006‧主角與配角
007‧妙音與惡聲
008‧節日與朋友
009‧物類中神仙
010‧入世與出世
011‧自然與人格
012‧交友與讀書
013‧書法與做人
014‧人入詩與物入畫
015‧少年與老成
016‧春天與秋天
017‧花月美人與翰墨棋酒
018‧自由的道路
019‧有偶與無獨
020‧冬夏和三餘
021‧莊周與蝴蝶
022‧事物的因果
023‧煙雨、貧病與賣花聲
024‧才子與福慧
025‧新月與缺月
026‧躬耕與樵薪
027‧人生十大恨
028‧鑑賞的角度
029‧玄妙與魂夢
030‧縮地、招魂與臥遊
031‧不幸與缺陷
032‧愛花心與愛美人
033‧解語與生香
034‧窗內與窗外
035‧讀書與閱歷
036‧指揮雨師信
037‧貧富與憂樂
038‧富鬼與尊鬼
039‧才子蝶與美人花
040‧雪花酒月與山水
041‧聲音的聯想
042‧節日的次第
043‧下雨的功能
044‧古之失傳者
045‧詩僧與詩道
046‧萱草與杜鵑
047‧稚者不可厭
048‧耳聞與目見
049‧仙佛與極樂
050‧富貴與貧賤
051‧目鼻舌手耳
052‧聲音與遠近
053‧識字與執管
054‧人間極樂事
055‧姓氏之優劣
056‧花之色香味
057‧山林與市朝
058‧雲物最難畫
059‧人生之全福
060‧相稱與相反
061‧春雨、夏雨與秋雨
062‧全人的定義
063‧武人與文人
064‧武事與文章
065‧斗方的學問
066‧情真與才趣
067‧蓮兼色香實
068‧著書與注書
069‧崇名的悲劇
070‧文體之嬗變
071‧友道之可貴
072‧大家與名家
073‧自然與清虛
074‧南北東西與前後左右
075‧佛道不可廢
076‧專業與實用
077‧方外與紅裙
078‧石頭的講究
079‧律己與處世
080‧完糧與佈施
081‧角度與效果
082‧月下的妙處
083‧山水的妙處
084‧計劃之長短
085‧雨中宜所為
086‧詩文與詞曲
087‧追求與...
內容試閱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強漸近自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清虛有何渣滓!
【原評】
陸雲士曰:《楞嚴經》、《參同契》,精義盡涵在內。
【述論】
佛家三學,即戒、定、慧。戒為持戒,即不作惡;定乃禪定,為不散亂;慧即智慧,是到彼岸。這三學乃是三個層次,由持戒而得禪定,由禪定而開發智慧。有了智慧,明白了前因後果,便可以生活得順其自然,得大自在。
佛教的目的,在於讓人擺脫煩惱與痛苦,所以關鍵在於戒持二字。他們認為人的痛苦來自於糊塗無明,樂善厭惡,自然就會陷入選擇和分別之中。一旦分別選擇,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得到了就會歡樂,失去了就會痛苦。整天生活在選擇與分別之中,自然就會不停地煩惱與痛苦,所以叫做「苦海無邊」。
要想跳出苦海,就得要持戒和禪定。也就是說,得要保證自己不去執著於任何一種外在的事物,這就是戒。戒掉了自己的一切外在的追求和貪婪,心靈就不會牽掛在外物上,也就不會被分割或者左右。自己的心靈安放在自己的腔子裡,肯定就不會有什麼不平衡的心理了。所以,戒的目的是為了達到無欲自在,定就是要保證這種由戒所得到的境界。長此以往,智慧也就自然被開發出來了。沒有了貪婪,也就不會有什麼選擇和分別了,痛苦與煩惱也自然就會無緣了。所以,張潮會說,通過戒而得定,再通過定而得到智慧,最終會進入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也就實現了人自身的生命意義了。
道家說的三寶,乃是精、氣、神。精為腎精,藏在人的下丹田,乃是生命之寶,煉之可以化成精氣;氣為中氣,在人的中丹田,為人的成仙之本,煉之可以化神;神為元神,在人的上丹田,是天地萬物的主宰,煉之可以還虛。還虛之後,便與宇宙同體了。清淨無染,還會有什麼渣滓呢!
道家的修煉,主要有一個道理。他們認為,人的本來是神氣相抱的,這精氣神三寶都在那上丹田中。就如那代表精氣神三家的孫悟空、沙和尚和豬八戒,原本都在那天堂是一樣的。只是因為有了分別心,孫悟空大鬧了天宮,才使得三寶分散而落入了人間。陰神住在那上丹田,元神被趕在了心田裡,元氣被趕在了脾中,元精也就落入了腎臟。如果把元精洩漏,一旦到了精枯、氣竭的地步,元神自然也就無法在身體裡邊呆下去。神一離開肉體,人的生命也就會完結了。
所以,道教的生命修煉,就強調的是,煉精而化成氣還給脾,煉氣而化成神還給心,再煉心神而還之於虛空天庭,最後把虛空也煉成與道相合的了,生命也就可以得到永恒了。
佛道兩家,所追求的都是清淨自然,無掛無礙,是人生擺脫痛苦,走向自由的唯一途徑。當然,不學戒、定、慧,不煉精、氣、神。只要心清淨,便是佛和真。莊子的說法,道在屎尿;佛教的說法,一闡提人皆有佛性,一切草木皆有佛性,一切瓦石皆有佛性;儒教說,人之初,性本善,萬物皆備於我矣。也就是說,三教都認為人們是可以教育的,而那個大道就在一切事物中。只要我們能夠順其事物的自然規律,我們就得到生命的本源和大道,而進入自然而無渣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