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跳脫宗教&超接地氣」的老子《道德經》解說,我們都可以單純地覺醒
【本書簡介】
◎真是有趣呀,世人稱他作「老子」,偏偏他老人家要教我們找回心中的小王子。
◎看不見、尚未理解,所以靈性不存在?或許,我們只是忘卻赤子之心!
◎而,有一種赤子之心,是在看懂人世紛雜之後,仍然選擇童心未泯。
雪地裡,他,正幫他倒著熱水
流動的,會不會不只是茶水?
而是…溫暖與愛❤️
如果您有緣看到這本書,想請您們花幾分鐘感受一下
感受一下~大道至簡,直心是道場
感受一下~小孩子的幸福,就是這麼簡簡單單……
那位充滿童趣與想像力的人到哪兒去啦?
那位開開心心過日子的人兒,到哪兒去啦?
您們那閃耀著光芒的靈魂,又到哪兒去了呢?
您們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活成「別人期待你活成的樣子」?
想找回那個充滿童心的自己嗎?
——不妨閱讀一下這本
《赤子之心:老子道德經講義(德篇)》吧!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再閱讀上冊
《好運的泉源──把人做好:老子道德經講義(道篇)》唷~
作者簡介
雲深法明(俗家名王厤霖)
有人說,我是靛藍小孩
有人說,我是地球老靈魂
但也許,那些也都只是一種標籤
不論哪張標籤比較貼近我的過去
其實,我都只是一個渴望回家的人
一個探尋宇宙眞理的人
「回家」對我而言,就是「回歸宇宙源頭」
雖然我知道那對我來說,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但値得慶幸的是……我仍在前進著
您們呢?
感恩救世主 王慈愛
感恩新宇宙神權
感恩天地
譯者介紹
目錄
救世主王慈愛 開示
自序: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位小王子
亂世中的出路
☉前言──本書相關說明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捨身」跟「自殺」有什麼不一樣?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有目的」VS.「有目標、有方向」
第60章
第61章
第62章
第63章
第64章
第65章
第66章
第67章
第68章
第69章
第70章
第71章
第72章
第73章
第74章
第75章
第76章
第77章
第78章
☉領導者需具備什麼「標配」?
一曰福,二曰德,三曰慧。
第79章
第80章
第81章
順道?逆道?地球人將會選擇哪一道?
Pure Love
★救世主王慈愛相關書目
◆《老子道德經》相關書目
◆ 其他相關書目
內容試閱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 憨山解:此言世降道衰,失真愈遠,教人當返其本也。
★救世主:愈想得到,愈得不到。
解讀(38-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合道者,單純地順道而行,因此性德自然彰顯,也不覺得自己是一位有德者,因此,這反而成就這個「德」。
「下德」,不妨解作「尚未合道者」。尚未合道者,老是惦念著自己的德行,因此沒有辦法「全德──圓滿其德行」。
這有點類似電影《達摩祖師傳》當中,梁武帝請問達摩祖師:「自朕登基以來,修佛寺,造佛像,抄寫經卷,供養僧侶無數。敢問大師,朕有何功德?」
達摩祖師開解他:「無功無德。這好比隨行的影子,說是有,實際上卻是沒有」。
解讀(38-2)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合道者,順著宇宙運行的規律而行,看似沒有做什麼,其實與道合拍,而又沒有一個「我在做什麼的念頭」,這就是說明「與道冥合」的狀態。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未合道者,相對而言,就是有點「刻意為之」,多了一道「人為斧鑿的痕跡」,不似「天工造化之渾然天成」。而且還會「惦念著『我在合道』的念想」。不過,對於「真心要與道冥合的人」而言,這也只是個過程。但對於,以「耽著世間名望財利」為出發心的人,則將容易走向墮落(逆道而行)。
解讀(38-3)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這段,理路跟上段相同。只是,又用了「仁義」來形容。
解讀(38-4)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這裡是說,隨著世道的遷移,到了連「想要以禮化導世俗」,也沒有什麼人理會的時局。「攘臂」就表示「反對,沒有人理會」。不但不予理會,而且還「仍之」。「仍之」,憨山法師解作「相因而報復」。(相因,可解作「接續著之前的因由」)
關於「攘臂而仍之」,也可以參照第69章的「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之說。
解讀(38-5)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這段再次把「道-德-仁-義-禮」給排了一個次序。
「道」,我們在上一本書《好運的泉源——把人做好:老子道德經講義(道篇)》當中,已與大家分享。
救世主開示:「道,就是宇宙運行的規律。」而在此,道,「顯化」於人世間,彷彿又衍生出「德、仁、義、禮」。
而「道-德-仁-義-禮」這樣的「次序本身」,其實旨在說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