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總愛學習「如何做對」,不願承認「做錯是求存的本能」。
請即刻補修「錯誤是什麼」人類學分,
重建你的創造力、樂觀與進步人生!
★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希望全體哈佛新鮮人都讀的一本書!
★亞馬遜書店、出版人週刊「年度十大非文學好書」
★衛報「首作獎」決選入圍書
★同名TED演講累積影片300萬餘人次觀看!
一本交織歷史鬧劇、現代蠢蛋,邏輯真理辯論,
並主張解放我們根本就不必為「犯錯」感到不好意思的知識衝擊書。
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曾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說,《犯錯的價值》這本書正符合他們鼓勵錯誤,由失敗中求知的冒險校風,她大力推薦哈佛新鮮人一讀。
◎「知道自己是對的」為什麼這麼有趣呢?
「知道自己對了」的快感是不可否認的。普世公認(這也許是最怪的),幾乎完全無差別,我們沒辦法跟誰接吻都好,卻不管做出哪一種正確判斷都會很得意……。
雖然沒人愛承認自己犯錯(這東西本身就有盲點),但這本書將告知你我:
事實上,「搞砸事情」是場美麗的冒險,「正確無誤」或許令人心滿意足,但終究只是一則死氣沉沉的陳述;犯錯令人面臨困難,變得謙卑,甚至還可能讓人深陷危機,不過到頭來卻是一場寫滿故事的旅程──何必再用這麼不愉快的角度來看待錯誤這回事呢?
◎在人類犯下的所有錯誤當中,對於「錯誤」的錯誤認知很可能是我們的「終極錯誤」:我們根本搞錯了什麼才叫「犯錯」!
「犯錯」並不是人性中難堪的缺陷,也不是我們可以克服或消滅的;這是我們的本質,不同於其它動物,人類瘋狂地想找出解答──但這種尋找答案的衝動,就是我們生產力和創造力的來源。
犯錯絕不代表資質不佳,反而是人類認知中相當關鍵的一環,犯錯也絕不是道德上的缺陷,反而是人性最可貴特質裡所不可獲缺的,與同理心、樂觀、想像力、信念及勇氣並列;犯錯也絕不表示冷漠或不寬容,而是人類學習和改變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多虧有了錯誤,我們才能修正對自身的理解、對這世界的看法。
其實人類是「犯錯的慣犯」:我們可能誤信投資經理的品格、搞錯謀殺嫌疑犯的身份、記錯1962年那場比賽裡「紐約大都會」隊游擊手的名字,也可能弄錯氫分子結構、耶穌再臨的日期、車鑰匙放在哪兒、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又藏在哪兒。
這些都還算簡單明瞭,另外有些永遠無法判斷對錯的事情,我們卻常常認為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就是錯了:聖經的作者、墮胎的倫理、吃鯷魚的好處、還有暴風雨來襲以前,究竟是你自己還是女朋友把筆記型電腦留在窗口。
這份清單看似隨機,不過卻指出了一些重要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犯錯的代價。弄錯車鑰匙跟弄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差別,在於「哎呀」跟全球軍事危機之間,兩者天差地遠,讓人合理懷疑造成這兩項結果的錯誤是否有任何共同點。
本書另一個要探討的重大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可能弄錯個人信念。記錯游擊手名字跟墮胎是否有違道德截然不同,有些人會懷疑,弄錯事實和信念錯誤在觀念上天差地遠,其他人則會提出不同的反對意見,說既然永遠無法完全確定什麼才叫事實,又怎麼能夠理直氣壯地判定某件事的對錯。
◎其實,我們的認知系統不在意正確,更在意「推測」:
事實上,「減少錯誤」正是大部份改進人類認知模式的目標,史上多數思想家都致力於此,這也是我們普遍對完美思想家形象的要求。例如笛卡爾,想透過積極質疑來降低錯誤;有些則想透過形式邏輯來減少錯誤,用明確的假設推論出正確的結論;還有一些(包括我們心目中的完美思想家)想用勤奮不輟的態度來減少錯誤,留意證據和反證、小心謹慎,就能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
換句話說,我們現有的認知作業系統只能算是次等的,沒有積極懷疑,缺乏形式邏輯,也沒有勤奮地搜集證據,更沒有注意到反證,少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就動彈不得,倒是很會出錯──然而正因為容易出錯,反而使得大腦比任何一種模式都來得好用。
◎犯錯令人抓狂,但它能夠改變我們的世界觀與人際關係,更能改變我們自身。
就像我們說不出「我錯了」,腦海中缺少「錯誤」這個類別不只是個案,而是眾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在集體的意識中,人類很少去思考「犯錯的優點」,總是專注在「如何避免犯錯」──但這本書將回顧歷史,告訴你我曾犯下的各類型錯誤多得驚人!
在這本書中,博學多聞的...
作者簡介
記者與作家。她曾為《紐約雜誌》撰寫書評,作品並散見於《紐約時報雜誌》、《滾石》、《外交政策》、《國家》、《波士頓環球報》,以及《紐約時報》著名的部落格「怪誕經濟學」(Freakonomics)。2015年,舒茲加入知名的《紐約客》雜誌擔任社內撰稿人。
譯者介紹
趙睿音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碩士、曼徹斯特大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熱愛翻譯教學及實踐,喜歡與文字和毛線有關的一切。
譯有《人生不能沒有的7個非理性思考》(大寫)、《消失的孩子》、《焚夏之屋》(天培),個人網站chaojuiyin.blogspot.tw/。
目錄
第一部
錯誤的概念/The Idea of Error
第1章 錯誤學
明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錯了,這讓我憤怒不已。
──法國劇作家莫里哀
第2章 兩種錯誤模式
錯誤絕非那麼嚴重駭人的事情,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我們多麼小心翼翼都免不了犯錯,偶爾放鬆心情度日,要比整天緊張兮兮來得健康多了。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信仰的意志》(The Will to Believe)
第二部
錯誤的起源/The Origins of Error
第3章 感官與錯覺
曾有位女士問我是否相信世上有鬼魂和幽靈,我直接了當地回答她:「不信,夫人,我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幻覺。」
──山繆.泰勒.柯立芝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第4章 大腦首部曲:知、不知,編造事實
「我知道」這句話似乎描述了一種狀態,保證我們已知的均為事實,大家總是忘了還有另一種表達方式,「我以為我知道」。
──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論確定性》(On Certainty)
第5章 大腦二部曲:信念
判斷有如手錶,沒一只相同,但人人都相信自己的最準確。
──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論批評》(An Essay On Criticism)
第6章 大腦三部曲:證據
羅森況:那裡一定是東方了,我想我們可以這麼推斷。
紀思騰:我可沒推斷什麼。
羅森況:不,沒關係的,那是太陽,那裡是東方。
紀思騰(抬頭):在哪裡?
羅森況:我看著太陽升起來了。
紀思騰:不是……天一直都亮著,你瞧瞧,是你在很慢很慢地睜開眼睛,如果你換個方向睜開眼睛,你就會說另一邊是東方了。
──湯姆.史滔柏(Tom Stoppard),《羅森況與紀思騰死了》(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
第7章 當我們生活在社會
我們的信仰就是信任別人的信仰,在最重大的事情上,我們特別仰賴他人。
──威廉.詹姆士,《信仰的意志》
第8章 確定的誘惑力
嚴格說來,沒有所謂的確定,只有自以為確定的人罷了。
──查爾斯.雷諾維葉(Charles Renouvier),《批判概論》(Essais de Critique Générale)
第三部
犯錯的經驗/The Experience of Error
第9章 出錯中
既然我的梯子不見了,我便得躺在眾梯起始之處,在汙穢的心之回收品店鋪...
內容試閱
「知道自己是對」的為什麼這麼有趣呢?畢竟以樂趣來說,這頂多算是次等的,不像生命中的其他樂事—巧克力、衝浪、接吻—這和我們的生物化學構造沒有任何直接關聯,和我們的胃口、腎上腺、大腦邊緣系統、易受感動的心通通沒有關聯,但「知道自己對了」的快感卻是不可否認的,普世公認(這也許是最怪的),幾乎完全無差別。
我們沒辦法「跟誰接吻都好」,卻不管做出哪一種正確判斷都會很得意,利益得失似乎無關緊要,比起賭贏賽馬,更重要的是押中對外政策,雖然不管哪一樣對了我們都會沾沾自喜;題材也不重要,認出橙頂樹鶯和猜對同事的性別傾向,都一樣讓人興高采烈,更詭異的是,就算說中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我們還是樂在其中,比如股市下跌、朋友失戀,甚至是在先生或太太的堅持之下,花上十五分鐘拉著行李往旅館的反方向走。
跟大部份令人愉快的經驗一樣,我們不可能總是對的,有時候我們會是那個輸掉賭注(或在旅館迷路)的人,有時候我們也會感到困惑,質疑起正確的答案或行動的步驟,這類焦慮本身反映了我們迫切渴望自己是對的。
儘管如此,整體而言,不管講對什麼都能讓我們高興,差不多就像不管怎樣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偶爾與人爭執、傳道、預測或打賭時,我們會洩露這種感覺,雖然大多時候都只是在心裡想想而已。終其一生,差不多無時無刻,許多人都會假設自己在每件事情基本上都是對的:從政治觀、知識信念、宗教和道德信仰、對他人的評價、自身的記憶到對事實的理解,這聽來荒謬,但仔細想想,我們平常似乎在不知不覺之中,以為自己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了。
簡單講,正確判斷的經驗對生存不可或缺,能滿足自我,整體而言,可說是人生中最價廉、又最叫人熱切渴望的幸福泉源之一。
這本書是關於上述一切的相反面,是關於錯誤,關於人類文化如何看待錯誤,個人又該如何面對內在信念的潰散,如果我們樂在正確無誤,認定這是常態,那麼你不難想像,大家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作何感想,我們一方面認為這種狀況離奇少見,是莫名其妙的秩序失常,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很蠢,感到羞愧,就好像拿到滿江紅的期末報告,錯誤令人退卻、裹足不前,讓人心頭沉重、怒火中燒,往好的方向想,我們可以把這些都當作擾人的麻煩事,往壞的方向想,錯誤就是一場惡夢了。
不論如何,犯錯總是叫人既洩氣又尷尬,完全不像判斷正確時會湧現喜悅。
不讓對與錯綁住智性發展
本書大部份都在談大家搞砸了的故事(我保證很快就進入主題),這些故事包羅萬象,講到幻覺、魔術師、喜劇演員、使用毒品、戀愛、公海意外、詭譎的神經學現象、醫療災害、訴訟慘敗、和妓女結婚的可能下場、末日預言的可悲失敗,還有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但在投入這些犯錯經驗之前,我們得停下來談一個看似不合理的重點:世上根本沒有犯錯經驗這回事兒。
當然了,世上有發現自己犯了錯的經驗,事實上這類經驗種類多的驚人,接下來我們就會看到,發現自己的錯誤叫人震驚困惑、讓人感到既好笑又困窘、令人受傷、讓人開心、得到啟發甚至改變一生,有時候變得更差,有時候變得更好,但就定義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