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法效應(修訂版):在善惡的邊緣了解人性 | 拾書所

路西法效應(修訂版):在善惡的邊緣了解人性

$ 442 元 原價 560

內容簡介

全球最具傳奇的真人實境實驗
了解人性最需要看的經典著作
一九七一年,社會心理學家金巴多教授主導「史丹佛監獄實驗」;該實驗有如一發震撼彈,引爆全球心理學界重新審視以往對人性的天真看法。
三十年後,金巴多教授以《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一書,首度親自撰述、完整說明「史丹佛監獄實驗」過程,並呼應從「史丹佛監獄實驗」到「伊拉克監獄虐囚案」三十多年來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全盤且深入解釋「情境力量」影響個人行為的概念。
在實驗中,先經標準的生理與心理檢測,挑選了自願擔任受試者、身心健康且情緒穩定的大學生,以隨機方式分派到「守衛」和「犯人」兩組,接著讓他們身處模擬的監獄環境。
實驗一開始,受試者便強烈感受到角色規範的影響,努力去扮演被指定的角色。但到了實驗第六天,情況卻演變得過度逼真,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轉變為殘暴不仁的獄卒或情緒面臨崩潰的犯人,連教授自己都沉醉於典獄長的角色,於是為期兩週的實驗不得不宣告中止。
為什麼一套制服、一個身分,就輕易讓一個人性情大變?為什麼握有權力的人,會輕易地為「以控制他人為樂」所誘惑?而身為弱勢角色者,為什麼卻常以沉默來面對問題?面對其他弱者者也未見同情?
藉由獨具開創性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研究,金巴多教授將為讀者解釋「情境力量」和「團體動力」如何能使平凡男女變成殘忍的魔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努力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男性-女性」、「上司-員工」、「父母-子女」、「老師-學生」、「醫生-病人」等關係,在這些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束縛下,我們是否會像上帝最愛的天使路西法一樣,不知不覺地做出自己都難以置信的行為?或是在某種情境壓力下,對他人做出肢體、言語暴力或其他自認不會做出的事情?
本書提供認識地位和權力角色差異的原因;了解在環境中影響個人思考、情感及行動的形成及改變原因;幫助讀者重新審視、了解自己,一旦面臨陌生情境,自己「會做什麼」及「不會做什麼」,以及面對情境的強大壓力,如何勇敢反抗「路西法效應」。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孫佩妏

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畢。

目錄

專文推薦    路西法的震撼   前中央警察大學犯罪學系教授黃富源
專文推薦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惡魔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黃揚名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邪惡心理學:情境上的性格轉變
第二章 星期日突襲逮捕行動
第三章 墮落儀式正式開始
第四章 星期一:犯人叛亂
第五章 雙重麻煩的星期二
第六章 逐漸失控的星期三
第七章 假釋的權力
第八章 星期四:對峙時刻
第九章 逐漸淡出黑暗的星期五
第十章 人格轉變的煉金術:史丹佛監獄實驗的意涵
第十一章  史丹佛監獄實驗的倫理及延伸意涵
第十二章  社會動態學調查(一):權力、遵從與順服
第十三章  社會動態學調查(二):去個人化、去人性化與不為之惡
第十四章  阿布葛拉伊布監獄虐囚事件
第十五章  讓系統接受審判
第十六章  抗拒情境影響力,頌讚英雄人物

注釋

各界推薦/推薦序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惡魔
by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黃揚名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一日,台灣發生了一件空前未有的憾事──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共造成四死二十四傷。社會上一片撻伐之聲,不論是針對犯案者本人或是他的父母、學校等等,彷彿他是台灣萬惡之首,除了他之外,台灣沒有其他惡人似的。
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可能都住著一個惡魔,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我也都有可能犯下更駭人聽聞的刑案。我相信,多數人對於這樣的說法,應該都認為是無稽之談,但在看了《路西法效應》這本書之後,相信你會改觀的。
《路西法效應》緣起於史丹佛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SPE),在這實驗中,一群年輕的男性被隨機分配為獄卒或是囚犯,原本預計執行兩週的實驗,在六天後草草結束,因為獄卒的行為出現超乎想像的改變,且有多名囚犯情緒崩潰。
這個實驗可以算是心理學史上最重要的實驗之一,有以下幾個原因:一、這個實驗證實了,權力的賦予、角色的認同會讓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巨大的改變,甚至讓他們做出違反人性的事情。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實驗血淋淋的證據,大家應該都不會相信,平凡的小老百姓會變得如此殘忍,以為只有像希特勒那樣兇殘的人,才會作出喪失人性的事情。二、這個研究嚴重了違反研究倫理,對於部分的參與者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後續人體相關的研究都引以為鑒。SPE的計畫主持人金巴多教授後續還做了很多關於角色、態度改變的研究,是這領域相當重要的研究者,在二○○四年發生波灣虐囚案時,他也擔任了專家證人,為虐囚者的行為改變提供科學的解釋。因為SPE帶來的負面效應,也讓金巴多教授後來進行人不少與助人相關的研究,並創立了一個中心,協助害羞的人走出自己的世界。
這本書的大部分章節鉅細靡遺描述了這個研究進行的始末,以及不同角色的心情轉折,其中當然包括金巴多教授自己的轉折。在一個訪問影片中,金巴多教授提到了他和研究夥伴都沉醉在實驗參與者行為上巨變的驚訝之中,直到他當時的女友(現任老婆)克麗斯汀娜‧馬斯勒(Christina Maslach)教授說:「如果這研究的發展是你想要的,那我想我並不認識真正的你!」這句話,讓金巴多教授驚覺這個實驗或許有其重要性,但它對人性的傷害已經遠遠超乎本的預期,也因此提前結束了實驗。
在台灣社會最接近SPE的例子,大概就是二○一三年發生的洪仲丘事件,一名役男在關禁閉時,因為被過度操練而致死的案件。雖然現在真相還未完全釐清,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洪仲丘已經身心俱疲的狀態下,有人繼續操練才會造成這樣的憾事。為什麼那個人或那些人可以做出這樣不人道的事情?相信多數人都想不透,但若可以從服從權威、角色扮演的角度切入,不難理出一個頭緒。
在《路西法效應》這本書中,對於這類行為背後的心理歷程做了詳細的介紹,也提供了讀者方法,可以不要因為服從權威、過度沉浸在自己被賦予的角色中,而做出了自己往後會後悔的行為。
在台灣,不少檯面上政治人物的言行,就常常被鄉民們拿出來嘲諷,原因不外乎,他們對同一件事情的態度、看法,竟然可以因為自己的角色轉變,而有了近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俗語說「換個位置換個腦袋」,替這些不一致的行為下了很好的註解,畢竟多數人都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某種程度上的重要性。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個我在當兵時發生的小故事。有一次,長官要大家針對一個議題做表?,其中大長官屬意的是A方案,我的小長官屬意的是B方案。在投票前的休息時間,大長官私下和我都覺得A方案比較好,後來投票時,我也就投了A方案,最後A方案也獲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