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二版) | 拾書所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二版)

$ 300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時刻,

父母卻是傷你最深的那個人

 

5大評量 x 5大練習 x 53個案例

修復你的童年孤寂

 

你是否覺得……

◎好想從父母口中得到肯定或讚美。

◎父母總是不了解你,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溝通。

◎父母只關心我錢夠不夠用,從沒關心過我內心的感覺。

◎就算獲得再高的成就,父母都只會潑我冷水。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狀況,可能就是「假性孤兒」……

 

這些父母的外表和行為看起來一切正常,他們會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提供溫飽、注意孩子的安全,但……僅止於此。

 

「你已經長大了,不准再抱布娃娃睡覺,把它丟掉!」

「我才不管你有什麼感覺,我只供你們吃住就好。」

「別再胡思亂想了,你只能照我的安排,不准有任何意見。」

 

父母在孩子面前豎立了高牆,擋住了他們尋求親密感情的道路。當孩子無法與父母建立穩固的心靈互動,孩子將無法擁有安全感與自信心。

 

看過本書,你將明白:為何無法與父母建立親密互動、為何父母無法給予愛的養分,又為何總在人生重大決定上,父母帶來的陰霾與否定如影隨形。而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是很孤單的成長經驗……

 

藏在親情影子裡的噩夢:

‧父母要求完美魔咒: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也許爸媽就會稱讚我了……

‧父母的情緒潛規則:為了安撫爸媽的情緒,我總是疲於奔命……

‧父母的情感的高牆:沒有我,爸媽也無所謂、爸媽不喜歡我的親近……

 

童年的孤單包圍著我們,就算長大,仍無法擺脫,只是換了另一個形式:沮喪、焦慮、長期緊張、壓力、睡不著等失控的感覺折磨我們。這些身心症狀像是一套警報系統,提醒我們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的感受──想要被愛──那就是覺醒的開始。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琳賽‧吉普森博士,累積20年的諮商經驗,分享真實案例,讓我們看見父母帶來的痛,解開與親情的枷鎖,修補世世代代的情感缺陷,拒絕複製上一代給予的傷痕……

 

本書特色

 

1. 53個貼近我們生活的案例,學會一步步解開內心的隱藏傷痛。

2. 5大評量+5大練習,看見情感缺失所帶來的孤寂,學會建立健全的情感關係、不再受傷。

3. 解開家中痛苦的情感鎖鏈、給予下一代健康的親子關係。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琳賽‧吉普森(Lindsay C. Gibson)

 

心理學博士與臨床心理學家,其私人診療所專門從事個人心理治療並幫助受情感缺失父母傷害的成人。琳賽‧吉普森曾在母校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與老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擔任兼任副教授,目前居住並執業於美國維吉尼亞海灘區,著有Who you were meant to be,並於美國知名雜誌Tidewater Women有固定專欄。

 

譯者簡介

 

范瑞玟

 

淡江大學西語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州College of DuPage藝術學副學士。

 

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赴日本東京多摩美術大學交換留學,同時在中華民國才女向上幸福股份無限公司擔任股份最多的那個以及自由藝術翻譯代課人。

 

譯者介紹

目錄

【各界推薦】
【致謝】
【自序】忽視童年心理需求,成年後不易幸福
 
◆Chapter 1 缺愛的童年,孤單的成年
生長在情感缺失的家庭中,是很孤單的體驗
什麼是健全的親密關係
父母匱乏的情感,帶給孩子孤寂的感受
【案例1】彷彿漂流在汪洋中的大衛
【案例2】沒人關心的朗達
為何悲傷的過往,會不斷重演?
【案例3】遇上不體貼情人的蘇菲
為什麼我們會因為自己不快樂,而有罪惡感
不論男女,都會有情感孤寂的狀況
【案例4】不敢說真話的傑克
情感孤寂的感受,也會出現在與父母和朋友間的相處
【案例5】被母親控制的露意絲
否定自己的直覺,反而選擇了錯誤的對象
【案例6】覺得不受丈夫重視的梅根
受傷的自信心,讓我們無法向外尋求幫助
【案例7】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班
【案例8】無法分享喜悅的夏綠蒂
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依舊隱藏著童年的孤獨創傷
【案例9】獨自面對一切的娜塔莉
為何缺乏情感交流的生活是有害的?
 
◆Chapter 2 為什麼我們就是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
了解情感缺失父母的特徵
【評量1】父母的情感健全度 
如何區別「情感缺失」以及「偶爾情緒化」 
怎麼樣才是情感發展健全? 
情感缺失者有哪些特質 
【案例10】與父親角色錯置的芙麗妲 
代代相傳的舊式育兒方式,讓許多人關上了心門 
【案例11】艾莉與麻木不仁的媽媽 
【案例12】莎菈與壓抑情感的媽媽 
孤單的童年經驗,造就了情感缺失者 
【案例13】很會看臉色的伊麗莎白 
【案例14】卸下母親心房的漢娜 
對情感缺失者來說,深度情感交流具有威脅性 
情感缺失者的思考模式通常是狹隘的
 
◆Chapter 3 不斷體會到「情感遺棄」的童年
生命本能,讓我們無法推開情感缺失父母 
【評量2】童年時期和父母相處的難題 
為何我們難以和父母溝通? 
【案例15】布蘭達與自我中心的母親 
缺乏情感交流會激起我們的憤怒 
情感缺失者會用情緒傳染的方式來溝通 
情感缺失者不願承擔自己該付的情感工作 
情感缺失者渴望但無法接受他人關心 
情感缺失者抗拒修復關係 
情感缺失者期待孩子「鏡映」並理解他們 
【案例16】辛西亞與不願孩...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各界推薦

 

「或許原著劇本不盡人意,因為編劇父母不願寫入情感戲。忽視心理需求像無形的刀劍,在匱乏的情感下成長,內心滿是傷痕,心痛無人知曉。但現在你可以拿起這本書,重新改編屬於自己的人生劇本,擁有所期待的結局。」──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一個壓抑、封閉情感的家庭,親子關係的情感疏離,影響的是一生與他人情感連結的能力。在內心深處也始終難以擺脫『孤兒』感受,不知道究竟自己歸屬於何?自己又與誰有所關係?如果這是你的處境,相信這一本書是你需要的。」──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

 

「童年時期遭受愈多創傷的人,在成年時期會有愈高的機率承受各種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而各種童年逆境中,有一種看不見傷口的傷害,就是擁有『情感缺失』的父母。無法回應你的情緒需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和感覺為主,如果你認為你的父母符合情感缺失描述,這本書就是一個幫助你了解和復元的好工具。」──留佩萱(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

 

「《假性孤兒》是以心理治療師的心和智慧,加上鑽研心理學理論與研究數十載的學術結晶所寫成。琳賽‧吉普森完美結合了令人欽佩的知識,和她個案的真實生活經驗,創造出一本深入淺出且實用易懂的作品,這本書並不是責備,而是在於深入了解自己,並學習自癒。」──埃絲特‧勒門‧弗里曼(Esther Lerman Freeman,心理學博士、奧勒岡健康科學大學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

 

「孩子無法選擇父母。然而不幸的是,許多人的成長之路,卻歷盡了情感缺失父母所造成的人生困境。琳賽‧吉普森帶著智慧與同情,讓讀者認識並了解這種有害的關係,並進一步開創新的、健康的療癒之道。書中提供了強大的自救機會,亦是心理治療師可推薦給此類個案的理想閱讀資料。」──湯瑪士‧凱許(Thomas F. Cash,老道明大學心理學榮譽教授、《The Body Image Workbook》作者)

 

「琳賽‧吉普森深具洞見的著作,提供心靈孤寂者按部就班、一步步走向自覺與自我療癒的旅程。作者揭露的案例、深具啟發性的練習,和真誠的洞見,引領讀者更明白如何與自己、與他人更完整的連結,適合所有感到與家人有隔閡、意欲尋求與人生及情感更交融的讀者。」──佩姬‧史若達(Peggy Sijswerda,《Tidewater Women》、《Tidewater Family》編輯及發行人,以及《Still Life with Sierra》作者)

 

「琳賽‧吉普森的《假性孤兒》是一本充滿真知灼見與同情的指南,適合所有想要了解、克服因生長在情感貧瘠的家庭中而長期受其衝擊的讀者。在書裡,能找到睿智的建言和簡單的練習,幫助你擺脫舊的模式,與自己和他人更深入交融,最終成為原本注定該成為的人。」──羅納德‧費德烈克(Ronald J. Frederick,心理學家、《Living Like You Mean It》作者)

 

「琳賽‧吉普森心理治療師有著豐富經驗,她的著作《假性孤兒》做為成人自救指南,以解除因父母情感缺失而造成的焦慮、憂鬱和感情問題。這本書徹底而詳盡的描述了不成熟的父母、歷經他們教養的孩子的體驗,並且提供方法解決這樣的經歷所造成的問題。書中的許多有用經驗,來自作者所治療的個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