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談人性:瞭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 | 拾書所

阿德勒談人性:瞭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

$ 237 元 原價 300

內容簡介

阿德勒最重要的著作,個體心理學的起點!


「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太少,對待他人的態度容易出問題,判斷力也經常出現偏差,一切只因為我們不夠瞭解人性,所以彼此成為敵人。」

科技改變了生活型態,帶來了便利與效率,卻因此使得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遠,不如以前緊密。人們缺乏交集,大城市裡充斥著冷漠與不信任,也更難交心。

「陌生」這一詞,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因為,就連「家庭」這樣應該親暱的團體裡,都出現「父母誤解子女」或「子女不懂父母」的聲音。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不相同,自小養成的性格與看待事物的觀點也天差地別,相處起來自然有許多需要磨合的地方。然而,只要我們能夠明白,一個人從出生到現在遭遇過多少困難與挫折,就能夠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一輩子都在掙扎,覺得生命很悲傷、社會很可怕。

跟著阿德勒一起爬梳人性,試著去瞭解別人心裡的傷,進而療癒自我生命的創口。
 
△ 關於愛,他這麼說:
愛情,是建立在深刻的夥伴關係之上,不允許任何一方控制欲太強。

△ 關於夢,他告訴你:
夢,最適合用來強化我們某種情緒,創造解決問題所需的動力。

△ 關於工作,他的解釋:
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們以什麼態度待人,以及他們願意出多少力參與團體生活規範的勞力分工。

△ 關於情緒,他這樣分析:
情緒,是人們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下感受到壓力時,情感的瞬間宣洩。情緒和人格特質一樣,也有特定的目標與方向。

△ 關於教育,他希望你懂:
教育不是書本上的知識,必須從生活中來學習。
 
專文導讀

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吳毓瑩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曾文志
──三位名家共鳴推薦
 
心理學界齊聲讚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田秀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吳淑禎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林蕙瑛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兼系主任/連廷嘉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退休教授/曾端真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楊瑞珠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林曉芳

中興大學外文所碩士,曾任職出版社與雜誌編輯,譯有《最重要的事》、《然後,我們就Bye了》等,合譯有《未來一百年大預測》等書。

目錄

推薦序-還沒學好的功課成了缺陷/洪仲清
推薦序-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曾文志
推薦序-從瞭解人性到認識自己──九十年後再相逢/吳毓瑩
英語譯者序-阿德勒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也瞭解別人
作者序-看見自己的錯誤
緒論-從生命體驗心靈的震盪

第一部:我們的人格是如何發展的?
第一談:什麼是心靈?
1.自由令生命不凡
2.自卑感不一定讓人痛苦
3.目標使我們成長
第二談: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1.絕對的真理
2.為什麼我們不能獨自生活?
3.接受不完美
4.社會意識
第三談:每個人都必須知道自己與他人是一體的
1.塑形人格的嬰幼期
2.過多的愛或缺乏愛都是傷害
3.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
第四談:我們居住的世界
1.感官幫助我們認識世界
2.我們眼中的世界
3.幻想是一種心靈的創造力
4.夢的概說
5.同理心與認同感
6.催眠與暗示的背後意義
第五談:探索內心
1.在自卑感中成長的生命
2.自卑感的補償
3.連結童年經驗與主要訴求
第六談:潛意識裡的你是什麼模樣?
1.遊戲之於孩童
2.專注與分心
3.健忘的原因
4.從行為模式看進潛意識
5.夢境所傳遞的訊息
6.心智能力 
第七談:男人與女人之間
1.兩性的分工
2.男性握有主導權?
3.壓抑女性的地位是為了掩飾男性的不安感
4.完美女性不過是男人的精心傑作
5.兩性的拉鋸戰
6.別扮演不適合自己的角色
第八談:從家中排行認識自己

第二部:性格分析
第一談:性格概論
1.性格是為了順應生存環境的外顯行為
2.社會意識對於人格成長很重要
3.人格發展的方向
4.改變人們行為的利器
5.內分泌會影響性情嗎?
6.性格的形成
第二談:激進型人格
1.虛榮心與企圖心
2.忌妒
3.妒羨
4.貪心
5.恨意
第三談:非激進型人格
1.離群索居
2.焦慮
3.怯懦
4.野性是缺乏社會化的表現
第四談:其他人格特質
1.開朗
2.欠缺思考能力
3.幼稚學童心態
4.賣弄學問
5.順從
6.霸道
7.情緒與性情
8.命運迫害
9.宗教狂熱
第五談:情感與情緒
1.分離性的情感
2.連結性的情緒 
附錄-教育對心靈所造成的影響...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名人讚好推薦

「阿苗帶風向」主持人/苗博雅
演員/涵冷娜(許乃涵)
暢銷作家/螺螄拜恩

內容試閱

夢境所傳遞的訊息

人們普遍相信, 從夢境可以知道一個人的個性。與歌德同時期的思想家李登伯格(Lichtenberg)這樣說過,如果要推測一個人的個性和本質,與其觀察他們的言行,不如從他們的夢境下手。這樣說有點言過其實。我們的看法是,分析他人心理必須非常謹慎,看到單一現象不足以成為判斷依據,必須結合其他心理現象。因此,我們不會僅僅根據夢境來判斷一個人的個性,還必須找到其他相關佐證才行。

夢境的解析從史前時代就有了。我們研究了不同年代的文明發展史,尤其在神話和冒險故事找到許多證據。所得到的結論是,從前的人們比現在的我們更重視夢的解析。我們也發現,那個時代的人們比現在的我們更瞭解夢境的意義。如何證實這一點?不要忘了,夢境對於古希臘人的生活有多麼重要。

另外,哲人西賽羅(Cicero)在一本書中也提過夢,而聖經裡面也有許多關於夢境的敘述,這些都是明證。不僅如此,聖經記載的夢境通常都詮釋得很巧妙,大家好像天生懂得怎麼詮釋夢境,知道夢的意義。比方說,約瑟做了關於捆麥子的夢,他將夢境告訴他的兄弟。源自不同文化的北歐神話尼伯龍根(Nibelungen)英雄故事,也說明了夢境確實被當作瞭解人性的佐證。

如果我們把夢境當作研究和學習人類心靈的方法,這樣我們比較不會和那些專門研究夢境的人一樣,只想從夢境和夢的解析中找到奇幻、超自然的因素。我們什麼時候能把夢境當成瞭解人性的佐證?只有當我們可以找到其他更詳細的證據,才可以把夢境作為判斷依據。

時至今日,還是不少人相信夢境對於未來有特別的意義。有些理想主義者走火入魔,完全依照夢境行事。我們有一名患者就是這樣,他寧願放棄大好工作,把人生耗在股票上。他習慣以自己的夢境作為下注的依據。他用許多過去的經驗證明:只要不遵循夢境的指示,就會不順利。當然,他做的夢一定與他白天最在乎的事情有關。也就是說,他用夢境來鼓勵自己繼續賭博。有段時間,他常對人說,自己玩股票贏這麼多錢,都是托夢境之福。可是,後來他卻說,夢境對他沒任何助益。看來,他應該是把錢全輸光了。股市投機客輸錢是常有的事,和夢境沒有干係,與神奇的力量也沒有關聯。頁數 2/6

一個人如果白天對某件事太投入,連晚上睡覺都在思考怎麼解決問題。有些人完全不睡覺,醒著的時間全用來煩惱問題該怎麼辦;有的人即便睡了,卻忙著在夢中進行自己的計劃。

入睡時,夢境這種奇怪的現象佔據了我們的思緒,它是串起昨天和明天的橋梁。如果我們曉得一個人對生命的態度,曉得這個人如何把這一刻和下一刻串連起來,通常就可以瞭解,這個人在夢中怎麼形成這個特殊的串連機制,夢境才能成為判斷的依據。換言之,一個人對生命的態度,就是夢境的來源。

有位年輕女子做了這樣的夢:她夢見丈夫忘了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她在責備他。這個夢有幾層可能意義。如果這件事確實發生過,那表示他們的婚姻出問題了,妻子覺得被冷落。她解釋說,其實夢中的她也曾忘了結婚紀念日,最後會即時想起,但丈夫每次都要她提醒,她比他好一些。我們繼續詢問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根本沒發生過,她的先生從沒忘記他們的結婚紀念日。

從這個夢我們明白,女子習慣擔心未來,擔心這種事情會發生。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斷,她應該常常責備人,且是沒憑沒據地責備人,老是想像一些可能發生的事來嘮叨先生。

不過,手邊如果沒有其他證據可以支持我們的推論,我們仍無法確定剛才的詮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