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腦內風暴:腦神經科學家教你如何面對衝動、易怒、難溝通、陰陽怪氣的青春期孩子 | 拾書所

青春期的腦內風暴:腦神經科學家教你如何面對衝動、易怒、難溝通、陰陽怪氣的青春期孩子

$ 284 元 原價 360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

 

一位神經科學家的青春期育兒求生寶典,獻給所有面臨孩子青春期,困惑、沮喪、憤怒、不知所措的父母們!

「他到底在想什麼?!」

所有經歷孩子青春期的家長,心中一定都有這樣的困惑與訝異。
然而,青少年絕對不是什麼外星生物,他們只是被誤解罷了。
情緒不穩、愛唱反調、常做蠢事、魯莽衝動,這些都是有原因的!
身為一位母親的美國腦神經學家,透過彙整研究數據,結合個人的育兒經驗,提出大腦科學的全新論點,帶你透視青少年腦袋裡的祕密!

多年來,科學家認為青少年的大腦基本上已經等同於成年人。然而,在過去的十年之間,神經病學和神經科學已經發現:青少年時期仍是大腦發育的重要階段!

本書作者為知名腦神經學家,她結合了身為臨床醫生、研究人員和演講者,以及陪伴過兩個兒子走過青少年階段的個人親身經驗,將這些與諸多研究數據交織在一起,對於青少年大腦功能和發展狀況,從多方面切入,包括大腦構造、學習運作模式、睡眠、菸酒、毒品、壓力與精神疾病,甚至於數位產品的使用等各方面,提出極有見地的探討與分析。

書中解釋了許多令人大開眼界的發現,不僅為一般大眾消除了對於青少年行為和心思變化的普遍誤解,同時也替因為青春期兒女而陷入煩惱的父母,找到陪伴孩子的全新思維與技巧,真正提供了相當實用的建議。此外,這本書也將能幫助青少年,更加認識自己在青春期的各種模樣。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何佳芬

美國南加大教育心理學碩士,曾經從事童書翻譯、親子專欄執筆與專職媽媽,目前任職兒童出版編輯工作。

目錄

前言:青少年就是這樣
第1章  邁入青春期
第2章  大腦的建置
第3章  顯微鏡下的大腦
第4章  學習:青少年大腦的運作
第5章  睡眠問題
第6章  冒險的潛在危險
第7章  菸癮的影響
第8章  酒精的危害
第9章  大麻的致命力
第10章  烈性毒品的殺傷力
第11章  壓力
第12章  精神疾病
第13章  數位入侵
第14章  男女有別
第15章  運動與衝擊
第16章  罪與罰
第17章  飛越青春期:離結束還早得很
後記:最後的想法
感謝
專有名詞對照表

各界推薦/推薦序

齊聲推薦

彭菊仙|親子作家
番紅花 |作家
黃淑文|親子教養作家

「當我們大罵孩子玻璃心、草莓族、欠缺堅強狼性時,這本書提供了詳盡的大腦結構依據,讓我們能更客觀地看待青少年的喜怒無常、陰陽怪氣、挑剔難纏、無腦暴衝!當我們能夠理解青少年的大腦生理限制,才可能生出諒解;因為能夠諒解,才會願意進一步想方設法和他們良性溝通,一起解決問題!」──彭菊仙|親子作家

好評盛讚

★《紐約時報》、《紐約客》、《華盛頓郵報》、《柯克斯書評》、《書單》、《出版人週刊》、《圖書館雜誌》、《紐約書評》各大媒體一致盛讚推薦!

「能夠看到好的科學轉化為好的家庭教育真是太迷人了。」──《紐約時報》

「在令人極度惱怒的時刻,家長可能會認為他們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腦袋有問題──而根據這本書,青少年的腦袋的確有些問題!作者提供家長一本由核磁共振成像、圖表和統計組成的教養指南。」──伊莉莎白•科爾伯特(普立茲非小說類作品獎獎得主)撰於《紐約客》

「神經學家法蘭西絲‧詹森同時也是兩個男孩的單親媽媽,深入研究青少年大腦的新科學,帶給家長、教育者、公共決策者、以及青少年本身令人興奮的新觀點。」──《華盛頓郵報》

「這份精心紀錄的研究報告證明了家長覺得青少年兒女不太正常並不是想太多。」──《柯克斯書評》

「這本精心撰寫、平易近人的書調查了近期對青少年大腦的研究,這是個在過去十年以前從未被探索的領域。作者以一個母親的角度給予家長支持,並提供方法讓家長了解即將成為大人的子女、與他們相處。」──《出版人週刊》

「一個吸睛的章節【數位入侵】點出青少年電腦網路成癮的問題。這是一本機智、科學、激勵人心的書。」──《書單》

「推薦給喜歡勞倫斯‧斯坦伯格《不是青春惹的禍》的讀者。」──《圖書館週刊》星級書評

「寫給家長、青少年輔導員、教育者以及以任何形式接觸青少年的任何人的珍貴資訊。這本書有吸引力、淺顯易懂、且內容極其豐富。」──《紐約書評》

「在這本出色的書中,我最喜歡這句話:『青少年不是外星人,他們只是被誤解了。』詹森博士以專業知識解釋近期躍進的青少年大腦研究,這些研究能夠讓我們更正確地了解並幫助青少年。這本書特別強調青春期時生理因素能夠影響健康及行為的絕對關係。」──Carol A. Ford,醫學博士,青少年健康與醫學協會主席,賓夕法尼亞大學兒科教授,費城兒童醫院青少年醫學科主任。

「在《青春期的腦內風暴》中,神經學家法蘭西‧詹森出色地將學術研究及臨床實驗整理成淺顯易懂的章節,並指出大腦的連結及可塑性都有相當多的變化。這是一本家長、老師、學校護理人員、以及其他與青少年相處的人們都必讀的書。」──S. Jean Emans,醫學博士,波士頓兒童醫院青少年/青年成人醫學科主任,哈佛醫學院兒科教授

內容試閱

  其中一位媽媽的辦法是每隔十五分鐘喊孩子一次,直到他終於下床為止,但是無論她多早開始叫孩子起床,她的兒子還是每天遲到。這位媽媽每天早上總是被搞得神經緊繃,因為她自己也要趕著上班。她兒子有一天又不知道是第幾次晚起,這位媽媽只好自己開車送他上學,沒想到兒子在車子裡又睡著,而且到了校門口還拒絕下車!這位被惹毛的媽媽決定掉頭開車去辦公室―因為她可不想遲到―然後把兒子留在車裡繼續睡。中午時,她到停車場把兒子叫醒,這一次她兒子不但氣呼呼的,還喊著肚子餓!
***
  經過科學家的計算,青少年平均需要九.二五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美國疾病控制與防治中心則建議青少年每天晚上至少睡八.五到九.五個小時),然而現實中只有15%的美國青少年真正得到足夠的睡眠。更慘的是大多數的美國青少年平均一個晚上只睡六個半小時。為什麼會這樣呢?大約從十二歲開始,年輕人的生物時鐘會逐漸往前挪移,約從晚上七點到八點會格外亢奮,以致晚上九點到十點,當父母開始覺得睏的時候,青少年反而處於「無睡意」時段。褪黑激素是其中一個原因,這是一種引起睡眠的重要荷爾蒙,青少年的大腦在晚上會比成年人晚兩個小時釋放褪黑激素,停留在青少年體內的時間也會比成人久,這也就是為什麼你家的高中生早上很難被搖醒的原因。成人體內到了早上起床時幾乎沒有殘留的褪黑激素,所以也就不會像青少年那樣感到昏昏沉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