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思維: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越活越年輕 | 拾書所

不老思維: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越活越年輕

$ 356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看完這本書,
你將不再害怕變老!

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會認證,「樂齡心理學」第一人重磅代表作!
心態正確,就能逆轉衰退!一場顛覆常識的「心齡革命」!
《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強力推薦:
「這本書將打破我們對老化的基本假設!」

● 老狗學不了新把戲,所以長者沒有學習能力?

事實:大腦的神經元面對挑戰會不斷成長,就算老了也一樣!
● 年紀大了,一定會失智?
事實:失智並非老化的自然軌跡,大部分的長者都不會失智!
● 長者的身體虛弱,應該避免運動?
事實:大部分的長者都可以運動,而且不會受傷!
● 長者面對科技會有障礙?
事實:多數的長者都具有適應、學習,甚至創新的能力!

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的現在,世人對年老卻仍舊充滿了負面想像,因為從成長環境、後天教育到社會氛圍,老人幾乎等同於健忘與衰退,不僅成為社會負擔,還會拖累國家的經濟發展,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耶魯大學心理學權威貝卡.雷維教授在研究中發現,社會對年老的負面認知,源自文化上的「年齡歧視」,要扭轉這樣的刻板印象,必須建立正向的「年齡信念」,老化不是壞事,而是生命的盛宴,當我們能坦然面對老去的自己,不僅可以降低年齡歧視所造成的傷害,甚至還能延壽長達7.5年。
本書透過真實的案例,從文化圈到科技業,細數各領域的長者們如何打破老化迷思,力抗污名化。年長是智慧與經驗的結合,決定你是否老去的,從來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我們的心態,只要擁有正向的年齡信念,「銀髮海嘯」非但不是危機,更是創造熟年力的轉機!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貝卡.雷維 Becca Levy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現為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行為科學系主任與流行病學教授,以及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此外,她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對抗年齡歧視運動」的科學顧問、《高齡心理學手冊》副主編、《心理學與高齡化》顧問編輯、《恥辱與健康》創始編輯委員會成員、諮商與臨床心理期刊《GeroPsych》和《老年學雜誌:心理科學》編輯委員會成員。
雷維教授的研究主要探討影響老年人的認知能力、身體功能和壽命長短的社會心理因素,就學期間便獲得了哈佛醫學院高齡化學部和社會醫學系的「美國國家高齡化研究所博士後獎學金」。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她的研究更得到了國家高齡化研究所、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國家科學基金會,以及派崔克和凱瑟琳.韋爾登.多納霍醫學研究基金會的贊助與支持。此外她更獲獎無數,其中包含「布魯克代爾國家高齡化領導力獎學金」、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巴爾特斯傑出研究成就獎」、美國老年學學會頒發的「理查德.卡利許創新出版獎」,以及國際老年學和老年醫學會每四年授予一次的「埃瓦爾德.W.布斯研究獎」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獎。
雷維教授是當代「樂齡心理學」的研究權威,致力對抗「年齡歧視」,曾受邀至美國參議院與高等法院為「年齡歧視」的不良影響作證說明,《紐約時報》、《美國公共廣播電台》、英國BBC等媒體也經常援引並請教她在樂齡議題上的專才及論述。

譯者介紹

陳芙陽

政大歷史系畢業。曾任大成報編譯和記者、路透社編譯,現為自由譯者,努力在文字與培養國家未來主人翁之間取得平衡。譯有《潘朵拉遊戲》二部曲、《衣服故事專賣店》、《白色城堡》、《寫給母親的情書》、《愛在巴黎午餐時》等書。

目錄

前 言 美國與日本之間的思想碰撞
第一章 腦中情景
第二章 剖析「高齡瞬間」
第三章 年老與速度
第四章 發達的大腦:基因不是命運
第五章 晚年精神健康的成長
第六章 7.5年的長壽優勢
第七章 白日隱而不見的星辰:創造力和感官
第八章 年齡主義:邪惡的章魚
第九章 個人的年齡解放:如何讓思想自由
第十章 社會的年齡解放:一種新的社會運動
後 記 一個沒有年齡歧視的城鎮
附錄一 增強正向年齡信念的ABC方法
附錄二 推翻負面年齡刻板印象的有力事實
附錄三 終結結構性年齡歧視的呼籲
致 謝
中文版註釋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各界專家名人一致盛讚!

【《逆思維》暢銷作家】亞當.格蘭特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琳達.P.弗萊德
【高齡化未來中心主席】保羅.厄文
【美國心理協會老化委員會主席】威廉.E.海利
【反年齡歧視組織「灰豹」主席】傑克.庫弗曼
【老年中心醫學教授】凱瑞.里德
【美國老年學會執行長】詹姆斯.C.艾波比
【威爾康乃爾醫學中心】厄文.薛伍德.萊特
【倫敦大學認知神經學博士】艾提爾.卓爾
【加州大學教授、哲學博士】艾麗莎.艾柏
【北京大學副教授】張昕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許瑞云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中文推薦人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各界一致強力推薦】

貝卡.雷維不只是一名科學家,更是一位世界級的作家、說書人與人道主義者!
――哈佛醫學院教授/莎朗.艾努伊

貝卡.雷維讓我們知道「年齡歧視」是如何發生,又能如何解決。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琳達.P.弗萊德

貝卡.雷維的思維領導和先驅研究將改變眾多的心靈與心智。
――高齡化未來中心主席/保羅.厄文

這本書令人振奮,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得以影響命運的正向方法!
――反年齡歧視組織「灰豹」主席/傑克.庫弗曼

貝卡.雷維從個人與社會兩個層面切入,出色描述了「年齡信念」對於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而最關鍵的地方或許是,本書提供了實際的建議,讓人將正向年齡信念的力量發揮到極致,同時化為有益健康的確切好處。如果你想了解年老的過程中,正向年齡信念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每個人深受其益,請絕對要讀這本書。
──威爾康乃爾醫學中心/厄文.薛伍德.萊特&老年中心醫學教授/凱瑞.里德

貝卡.雷維教授展示了如何運用思維的力量,就能享有更長久、更充實的人生。她的見解獨特,並回答了每個人都非常關切的問題: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將會發生什麼事?這本佳作提供了偉大的創見,你非讀不可!
──倫敦大學認知神經學博士/艾提爾.卓爾

身為一名心理學家和老年學家,雷維教授的發想深具開創性,她的這部傑作提出了扎實的科學研究與長壽的實用建議,啟發人心,讓人深受激勵,我相信《不老思維》必將深深造福社會大眾!
──北京大學副教授/張昕

《不老思維》是對於年老的一場思維轉換革命,貝卡.雷維教授開創了新的研究領域,揭示心態和信念如何以無形卻強大的方式,塑造我們的行為、康復能力和壽命。透過尖端的科學研究與令人難忘的故事,她分享了一個將會改變我們年老思維的嶄新觀點。本書精采迷人、激勵人心,而且令人動容,更是一把開啟我們通向健康高齡社會之門的關鍵鑰匙。
──加州大學教授、哲學博士/艾麗莎.艾柏

雷維教授在這本突破性的書籍中,帶來了大量的科學洞見、迷人故事和便利工具,為我們提供了應對老年和長壽的新方法,各年齡層的讀者都能從中受益。
──美國老年學會執行長/詹姆斯.C.艾波比

雷維教授提出了一份宣言,激勵我們對抗年齡歧...

內容試閱

【前言】
美國與日本之間的思想碰撞


我在研究所讀到一半的時候,很幸運地拿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研究獎學金,得以去日本生活了一個學期。我的目標是要調查人們在日本邁入老年的歷程,以及對老化的不同思考方式。我知道日本人是全球最長壽的民族,儘管許多研究人員將這個現象歸功於健康飲食或基因差異,但我想了解,是否還有給予他們優勢的心理層面因素。
在收拾一切準備旅居日本六個月之前,我去佛羅里達探望霍蒂(Horty)奶奶。一下飛機,她看了我一眼就說:「妳需要維生素。」她堅信研究所的學業和波士頓的壞天氣讓我虛弱不堪,所以我們就去買了她口中的維生素── 雜貨店中所有帶得走的橘子和葡萄柚。
霍蒂奶奶是很厲害的高爾夫球員,也是熱愛步行的前紐約客,所以要跟上她在店裡穿行的果斷腳步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直到她跌倒在地。我急急上前扶她起身,驚恐地見到她腳上出現了一道血淋淋的傷口。
「不痛啦。」她咬著牙要我放心,甚至還擠出笑容,維持一貫堅忍的模樣。「妳應該瞧瞧另一個傢伙。」她開玩笑說道。
「另一個傢伙」倒在我的腳邊:這是一個邊角以尖銳鋸齒金屬加固的木板箱;其中一個邊角滴著血。我們雙雙放下籃子,我跟著奶奶幫忙收拾她手提袋中散落一地的東西。
走到外面的途中,她和店家挑明了這件事。店家剛才聽到跌倒的聲響時,抬頭瞄了一眼,然後就繼續待在櫃檯翻看手中的畫報。
「你不應該把木箱放在店中央。」奶奶以店家不配得到的禮貌語氣對他說道:「我可能會受傷。」她的小腿已經流血了。
店家打量了她一下,瞧了瞧走道中央的木箱。「哦,或許妳不該到處走動。」他冷淡地說:「老人家經常跌倒可不是我的錯,所以別來怪我。」
霍蒂震驚到下巴都快掉到地上,而我好想一把從櫃檯扯下他的畫報,但我最後卻只狠狠瞪了他一眼,便護著奶奶上車。我不顧霍蒂的反對,直接帶她去看醫生,檢查後發現她的腳沒事。醫師說,貌似嚴重,但其實只是破皮而已,並且加上一句,奶奶看起來相當健康。
我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但這個下午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那天晚上,霍蒂要我幫她的酪梨樹澆水,而這原本是她喜歡親自動手做的事。隔天,她告訴我,她跟美髮師有約,但不敢自己開車,所以要我載她去。她似乎仍在重溫雜貨店老闆的說法,她以未曾有過的角度,開始質疑自己身為老年人的能力。
幸好,在我飛往日本之前,霍蒂就擺脫了年齡歧視所引發的恐慌感。搭機的前一天早上,她堅持要帶我輕快走上一程,要我在長途飛行之前,先好好伸展一下雙腿。我們散步回來後,她給了我一份手寫的餐廳推薦清單,原來是二十年前她和爺爺造訪日本時留下來的。
只是,當揮別霍蒂前往東京時,我不禁思考,如果幾句負面的話就會影響霍蒂這樣堅強又充滿活力的人,那麼負面的老年刻板印象會對我們整個國家造成什麼狀況呢?它們又具有怎樣確切改變我們老化方式的力量?而如果改變對於老化的想法和談論它的方式,我們能夠擁有怎樣的力量呢?

東京的銀髮巨星

開始東京的新生活時,我的思緒經常飛回霍蒂奶奶身上,想像她在佛羅里達傍晚的涼爽暮光中為酪梨樹澆水,思索她會怎樣看待這個地方。在這裡,經常可以看到電視上讚揚已是百歲人瑞的壽司師傅,而且年長親屬在用餐時可以優先享用。
列為國定假日的「敬老之日」到來時,我還在日本。那一天,我穿過新宿公園時,遇到了成群結隊的舉重員,他們有些打著赤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