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夢:1936-1940年研討會筆記 | 拾書所

孩子的夢:1936-1940年研討會筆記

$ 855 元 原價 950

內容簡介

★榮格本人親授釋夢方法,並與學識淵博的分析師們對夢境相互激盪,見證分析心理學的發展。
★課堂對話平易近人,是學習分析心理學中原型、集體無意識、個體化等概念的絕佳入門。


這個研討會,準確地說,是在對夢中的「內在小孩」進行工作。——李孟潮,《榮格的30個夢》作者

夢是探索無意識心靈的重要入口,而孩童的夢境相對單純,也最容易從中識別出無意識的作用以及各種原型意象及其場景。本書收錄的,是分析心理學創建者、瑞士精神科醫師榮格從1933年起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一系列座談中的四次關於孩童夢境的研討會內容,令人得以一窺榮格解夢與授課的風采,更見證分析心理學概念的形成歷程。

在本書中,榮格首次有系統地提出他的釋夢方法:夢境具有類似「起-承-轉-合」的結構,並依據意識與無意識的作用程度,將夢做初步的分類。他將擴大法(amplification)應用在解夢上,擴充意象的意涵。他在研討會上耳提面命各種要領,一步步帶領與會者對夢境做出聯想,上天下地探索諸文明神話中的線索,並對具有靈視或預言性質的夢境,提出解析的方向。

本書內容是《榮格全集》(Collective Works)的附錄之一,是理解分析心理學的重要史料。有別於榮格其他著作的艱澀,本書是對話實錄,顯得平易近人,不只記錄與會者帶來的各式兒童夢境和精彩見解,更呈現了榮格天才式的解夢直覺以及一針見血的建議,活生生的臨場感,讓讀者大呼過癮。不過,榮格也建議本書讀者要帶著批判性的眼光,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

榮格的釋夢筆記——
★我堅持在每個夢境分析中必須檢視全盤的語言象徵。
★孩子使用的語言,比起他們本身古要老得多。整個心理與精神文化就是透過語言傳承下來的,而語言中隱藏著整個人類的史前史。
★夢的問題一旦得到解決,夢就從記憶中消失了。然而如果它一直存在於記憶中,就說明問題還未解決,或是夢觸及到的問題還沒有被理解。
★你們要把夢想像成無意中從收音機或電話中聽到的對話。你聽到對話中的一句,接著對話又中斷了。現在你應該重新構建那人說過什麼,這才是你們思考夢的正確方式。
★我們應該從因果的觀點來檢視夢。……我們從這個假設進一步認為心靈本質是帶有目的性的,展現在其無意識地朝向某個目標。因為在與夢歷程工作時,有個前提:我們將夢視為有目的的以及有意義的因果關聯。這對於理解夢境是關鍵的一點。

專文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李孟潮|精神科醫師,《榮格的30個夢》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卡爾.榮格(Carl G. Jung, 1875–1961)

瑞士精神醫學家,「分析心理學」(Analytische Psychologie)的創建者。其與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與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同為現代深度心理學(Tiefenpsychologie)的三大先驅。思想博大精深,學貫東西方,一生著作浩繁,其學說包括對「心理類型」的描述,對「集體無意識」的探索,以及把心理視為一種表現在「個體化」過程中的「自我調節系統」,對後世哲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教育等諸多領域都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1875年生於瑞士凱斯韋爾(Kesswil),在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學醫,並旁聽法律和哲學課程,1900至1909年於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附設醫院繼續其學業和研究工作。1905至1913年,擔任蘇黎世大學的講師,1933至1943年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與巴塞爾大學授課。1948年,榮格於蘇黎世邦的庫斯納赫特(Küsnacht)創立榮格學院(C. G. Jung-Institut Zürich),作為分析心理學的人才培育與研究中心,1961年逝於當地。譯者介紹校閱者、譯者簡介
徐碧貞


臺灣諮商心理師、美國加州臨床心理師(PSY29148)、榮格分析師。曾任高中輔導教師,獲取美國加州整合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紐約巿Fordham University諮商心理學碩士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士。譯有《與內在對話:夢境....

目錄

總序 走向心理分析的源頭.王浩威
校閱序 走進榮格的釋夢課堂.徐碧貞
推薦序 夢境抱持兒童原型與內在小孩.李孟潮
英文版註記.索努.山達薩尼(Sonu Shamdasani)
前言. 洛倫茲.榮格(Lorenz Jung)與瑪麗亞.邁耶-格拉斯(Maria Meyer-Grass)
英文版編輯引言
│第一章│ 釋夢的方法 • 榮格教授
│第二章│ 孩子們的夢研討會〔1936/37 冬季課程〕
│第三章│ 孩子夢的心理學解讀〔1938/39 年冬季課程〕
│第四章│ 從心理學的觀點解讀孩子們的夢〔1939/40 年冬季課程〕
│第五章│ 關於孩子夢的研討會〔1940/1941 冬季課程〕
附錄一 一個男孩的系列夢
附錄二 參考文獻
附錄三 索引
附錄四 榮格作品列表

內容試閱

第一章 釋夢的方法

榮格教授:這次研討會我們主要處理孩子們的夢。此外,也會談到一些書籍是有關夢的重要性的。
我們這裡所有處理的夢,都是由參與者所提供的。大多數的夢是成年人的童年記憶,並非由孩子本人提供。這些在回憶中保留下來的夢帶出了一項難題,因為我們不能再去問孩子們本人,只能藉助其他方式以豐富夢的材料與理解這些夢。不過,即使直接去記錄孩子們的夢,我們也一樣會遇到困難。我們必須始終假設,孩子們完全無法給我們提供訊息的可能性,或是比如說,由於受到夢的驚嚇,而無法做出聯想。此外,童年時代最早的夢,本質上通常沒有相關的聯想:它們是部分無意識的表現,跟時間無關。這些早期的夢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它們源自人格的深處,並且常常預示著爾後的命運。而孩子們之後的夢就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除非做夢人命中注定有著奇特的命運。在青春期到二十歲之間,夢又再度變得重要,然後又失去重要性,最後在三十五歲以後,夢又變得益加重要。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但大部分的人是如此。我想問問大家,你們回憶一下,是否還記得自己人生的第一個夢。許多人記得他們四歲時的夢,有的人甚至能記得三歲時的。或許你們可以去詢問自己的熟人或朋友,問問他們是否記得自己最初的夢。然後,你也可以注意一下這些做夢人後來的生活,你對他們的家人有何了解(假如你認識他們家人的話),以及你是否看到什麼特別之處。
在我們開始討論個人的夢之前,我想簡單談談釋夢的方法。
正如你們了解的那樣,夢是種自然現象。它沒有什麼特別的意圖。人們無法透過意識的心理學對它進行解釋。我們所處理的是獨立於人類自我的意志、心願、意圖或目的的特殊功能表現。它像自然界所發生的任何事情一樣,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所以我們也不能假設烏雲籠罩只是為了讓我們感到厭煩;它本來就是這樣。然而,困難在於,如何理解這些自然發生的事物。
因此,最好就是,盡可能不帶偏見地讓事物影響我們。而對任何遇到的事件的所知所言依舊只是我們的解讀。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處境就像任何自然科學家一樣,他們同樣要處理未彰顯意義的各種現象,同時去遵循自然律。所有發生的事,其意義都是由我們所賦予的。我們面臨的困難在於,把自然過程翻譯成心理語言。為了這個目的,因為沒有其他的方法,我們不得不使用輔助性和近似性的術語,並做出各種假定⋯⋯但是,始終存在著一個值得懷疑的地方:我們是否真正成功地描繪出已發生的。當然,有人會說,這一切是毫無意義的。假如一切都是主觀的,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大自然並不遵循任何規則,一切都是混沌的。不管怎麼說,對於是否要假設意義,這是性格的問題,即使此人尚未理解其事,或情願說:「畢竟所有一切都沒有意義。」但有人也可能持這樣的觀點,儘管每一種解讀或許都是對所發生事件的人類假定,但我們仍然能夠試圖找到其中的真理。然而,我們永遠無法確定達到那個目標。而這種不確定性是可以部分克服的,只要透過在其他的等式中鍵入意義,然後檢核這些等式的結果是否與那個意義相符。因此,我們可以假定一個夢的意義,然後看看所歸結的意義是否也能解釋其他夢,也就是說,它是否有更廣泛的重要性。我們也可以依靠系列夢做對照試驗。實際上,我更喜歡以系列夢的方式來處理孩子們的夢,因為,當我們以系列的方式探討夢時,隨著接續開展的夢,我們最有可能發現我們早期對夢的假設是否獲得證實或修正。在系列夢裡,每個夢都與其他的夢有意義地聯繫起來,就好像它們是從每個不同的角度來表達同一個中心內涵一樣。觸及到這個中心,也就找到了解釋個別夢的鑰匙。然而,去界定什麼是系列夢,並不總是那麼容易。系列夢是發...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