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一、完整性:
行為矯正或行為改變為各大學修習心理和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這方面的書籍一般皆聚焦於以操作制約論為基礎的行為改變技術 (behavior modification),並不涉及由其他行為理論所發展出來的治療方法,而且對各種行為評估的方法較少論述。本書在涵蓋行為改變技術之外,同時包括有關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和自我調節方法的討論,認知行為治療策略對改變青少年和兒童的學習和行為問題,有廣泛的效用並已得到研究的證實。另外,本書採用新近的多種方法 (multi-method)、多樣來源 (multi-source)評估模式,闢有「行為評估的要件和模式」、「行為面談」、「行為評定量表」和「行為觀察」等專章,加強心理和教育科系學生在此一專業領域完整的培訓。
二、實證性:全書的撰寫以實證性(evidence-based)為導向,在內容上同時回顧以英文和中文所出版的科學研究和相關文獻,作為立論的依據。
三、新近性:全書所討論的內容包括迄今為止最新近的研究發現和專業訊息(例如:功能性行為評估、行為干預計畫、正向行為支持、治療成效大小值的計算、治療成效的維持和類化等等)。
四、文化適合性:
本書以華人文化的角度撰寫,並對國外研究結果對國內行為評估和干預工作的適合性加以解讀,協助國內學生避免在使用英文文獻時所可能遭遇的語言和文化隔閡,增進讀者學習上的便利。
五、實用性: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撰寫,對每章、節的主題作系統且明確的討論,以利讀者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簡介
目錄
第一章 行為評估和干預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行為評估和干預的發展背景和趨勢
第二節 經典制約理論
第三節 操作制約理論
第四節 行為治療
第五節 應用行為分析
第六節 社會學習理論
第七節 認知行為治療
第八節 行為評估和干預的特質
第二章 行為評估的要件和模式
第一節 行為評估的目的和基本概念
第二節 行為評估的變項
第三節 評估的直接和客觀特性
第四節 多種方法—多樣來源定向
第五節 行為評估的方法
第六節 行為評估信度和效度的考慮
第七節 功能性行為評估模式
第八節 行為評估的綜合模式
第三章 行為面談
第一節 行為面談的界定
第二節 行為面談的基本要素
第三節 行為面談的結構
第四節 行為面談的對象
第五節 行為面談的信度和效度
第六節 行為面談實施的重要考慮
第七節 行為面談的優勢和限制
第八節 社會測量的性質
第九節 社會測量的方法
第十節 社會測量的優勢和限制
第四章 行為評定量表
第一節 行為評定量表的性質
第二節 行為評定量表的用途
第三節 行為評定量表的種類
第四節 行為評定量表的編製
第五節 行為評定量表的施測和評分
第六節 行為評定量表的心理計量特徵
第七節 代表性行為評定量表舉例
第八節 行為評定量表的優勢和限制
第五章 行為觀察
第一節 目標行為的界定
第二節 行為觀察的方法和實施
第三節 行為觀察結果的量化
第四節 行為觀察數據的圖示
第五節 行為觀察的信度
第六節 行為觀察的效度
第七節 影響行為觀察信度和效度的因素
第六章 單一個案干預設計
第一節 單一個案干預設計的傳統
第二節 單一個案設計的結構
第三節 倒返設計
第四節 多基準線設計
第五節 逐變標準設計
第六節 交替處理設計
第七節 干預結果的評定
第七章 行為增強策略
第一節 問題行為的類別
第二節 正強化作用
第三節 負強化作用
第四節 增強物的種類和選擇
第五節 強化時制
第六節 影響行為強化的要素
第七節 行為塑造和連鎖化
第八節 代幣制度
第九節 行為契約法
第八章 行為消減策略
第一節 區別強化
第二節 消弱法
第三節 反應代價法
第四節 暫時隔離
第五節 體罰
第六節 過度矯正
第七節 正面行為支持
第九章 認知行為策略...
自序/導讀
序言
行為評估和干預作為一門心理學專業在過去半世紀以來見證了許多重要的演變。應用行為分析比之前激進的行為改變技術更注重將行為改變原理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產生有社會意義的行為改變,並且經過多年持續的發展,在教育、醫療、管理、社會服務等各方面皆有廣泛的使用。應用行為分析在20世紀90年代所發展出的功能性行為評估,將傳統行為改變的重心從行為的形態擴充到行為的功能,此一評估模式也在早期的功能行為分析所聚焦的當下情境之外,加入遠距情境作為影響行為的重要因素, 同時以功能性評估的結果設計並執行行為干預方案。晚近的行為干預研究者同意,最有效的行為改變方法是教導個體學習正面行為並加以強化,嫌惡性的行為後果並不像早前所認為的那樣具有必要性。研究者也同意,在消減不良行為的同時也應當協助個體習得新的正面替代行為,才能將行為改變的效果最大化。在學校和相關設施中,正面行為支持系統的推行建立了一種全校或班級範圍的獎勵良好行為、消除不良行為的環境和文化。另外,應用行為分析在方法論的研究上,尤其在單一個案實驗設計及干預成效的評估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例如,近年來所發展出的多種干預成效評估方法,包括大小值的計算等,都已被廣泛使用,增強了行為干預的客觀和科學特性。
另一方面,認知行為治療明顯地為傳統行為評估和干預帶來新的面貌。行為的定義不再僅限於可直接觀察的外顯行為,也同時包括可客觀測量的內隱行為。相對於早期的激進行為改變技術強調 「情境決定一切」的論點,認知行為干預主張機體變項(例如:認知、情緒、思維、生理等)和生態環境(例如:族裔、性別、文化、社區等)也是影響個體行為的重要因素,並強調它們在行為評估和干預中的重要性。新近的行為評估採用「多種方法—多樣來源」定向,在行為觀察外也同時常規性使用行為面談、行為評定量表及其他資料蒐集工具。認知行為治療的研究者主張經由影響認知中介變項來改變個體的行為,並且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策略教導兒童和青少年使用語文中介或自我調節技術去控制或改進學習困難、行為和情緒問題,這些策略和技術的成效並得到實證研究的支持。總體而言,以行為理論為基礎的評估和干預方法多年來已累積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文獻,而且在實務上也融入了 「行為生態」、「及早發現及早干預」 、「處理完整度」和 「以證據為基礎的干預」等新概念和趨勢。這些發展確保了行為評估和干預專業與時俱進的創新性和可持續性,也是有志於研習這門課程者應有的認知。
本書的目的是提供一本具有新近性的行為評估和干預方面的教科書,系統且完整地?明行為評估和干預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此一領域的新近發展和研究發現, 以有利於讀者對現今行為干預的理念和實務運作建立正確的了解。全書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首先,在第一章中說明了行為心理學的源起及其所衍生的幾種理論體系,使讀者經由對這些理論背景的了解建立對以後各章學習的基礎。第二到第五章聚焦於行為評估的基本概念、模式和方法, 包括行為面談、社會測量、行為評定量表和行為觀察法的使用,以及每一種方法對所蒐得數據的處理程序。第六章則專注於一個獨立的主題——行為干預效果的評估,內容包括幾種主要單一個案實驗設計的介紹以及目前最常用的干預效果評估方法。第七章到第十章組成行為干預的部分。第七章討論強化原理和相關課題以及可用來增強良好行為的方法和程序。第八章介紹不良行為的消減原理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團體和個人層面的應用,強調在使用行為消減策略時應考慮倫理道德因素,避免可能發生的副作用。第九章討論認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