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是真的累了:機智醫生帶你走出過度努力的職業倦怠症 | 拾書所

也許你是真的累了:機智醫生帶你走出過度努力的職業倦怠症

$ 308 元 原價 390

內容簡介

Netflix 排名第一《機智醫生生活》
心理諮詢顧問 朴鐘錫 最新作品
「職業倦怠,是我已經竭盡全力的勛章!」
獻給今日也為了奮鬥而忘了照顧自己的你
疲於「工作」與「人」的你
現在停下腳步好好休息也沒關係


我們生活在「倦怠時代」。
滑過社群網路,不斷被他人的成功刺激,雖然自己已經努力生活,卻擺脫不了自卑感。
反而越努力生活,越被不安驅趕,陷入倦怠危機越來越高的狀態。

有時你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工作」累?還是「人際關係」累?
你遇到的主管可能老是以自己為話題的主角,聽不進任何人說的話,
也可能是在緊要關頭總是甩鍋,讓屬下負責任的說謊者;
或者你的工作夥伴,無論何時都愛刷存在感,誇張行徑讓人搖頭,
還有人不小心祕密談了辦公室戀情,結果分手情節就像恐怖電影……
每個工作場域的人事物,天天考驗我們的心理健康。

精神科醫生朴鐘錫在高壓的韓國醫界崩潰了,明明是關照精神健康的醫生,自己卻跌倒在這條路上,但失敗沒有讓他一蹶不振,反而讓他的專業多了一層溫暖,多了一點「機智」。
他為你診斷工作帶來的疲憊感,讓你知道癥結問題在哪裡;
他整理人際關係中三種族群的人格傾向,寫出這份精神分析備忘錄提供解答;
他身為重生的案例,徹底承認挫折,誠實接受過度努力的「職業倦怠」是一枚勛章。

任何人都會有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
也許睡一覺就好,也許吃一頓美食就好,也許旅行走走就好,
但也許,也許你是真的累了,這時你要如何機智生存而不是逃避,封鎖自我,憤怒,憂鬱……

【名詞】Burnout:職業倦怠綜合症
美國心理學家赫伯特‧佛羅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提出,
也被稱為「工作倦怠綜合症」,意指過度專注於某件事,
累積了身體和精神上的壓力,產生無力症或不安感、憂鬱感、憤怒、喪失欲望等症狀。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該為誰跑完全程?

本書特色

任何人都會產生職業倦怠
這是一本幫助生活在疲憊時代裡 現代人恢復元氣的療癒心理學作品
本書共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了如何不迷失自己與照顧自己的面對「職業倦怠」的應對方法
第二部分介紹了因為人際關係而出現「倦怠」症狀的應對方法
第三部分介紹了作者自己經歷過的無數失誤與「倦怠」經驗。

幫助自己也能幫助身邊的人!
★如何恢復疲憊的心
★如何處理內在的不安並與他人締結健康的人際關係的方法
★如何在人際關係中保護自己的應對方法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譯者簡介
何汲


韓國慶熙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將翻譯視為第二人生,譯作類型涵蓋圖文漫畫、商業財經、社會人文、旅行遊記、心理勵志、企業管理、生活休閒、親子教育、食譜等主題。

目錄

Prologue 希望你不要生病.019

Part 1 職業倦怠,我們有點累了
任何人都會產生職業倦怠.024
為什麼越是努力,越是失去自我?.029
工作並不代表你.033
我,如此下去也沒關係嗎?.038
你的平衡和我的平衡並不相同.045
對我而言如此艱難的休假.053
今天又沒法睡覺了.058
短暫脫離一下日常生活.063
據說大腦沒有多工處理的能力?.066
職業倦怠歸職業倦怠,錢歸錢.070
向門外邁出一步吧.074
認可真實的自我.079
害怕「那天」的到來.087
發現我所擁有的東西.092
重新站起來的力量.097
•變得幸福的機會在於時間
•若想改變,寫寫「心靈日記」吧
•擺脫「那麼點兒事」的魔法
•三餐之中,早餐最重要

Part 2 關係也需要極簡化
在關係中守護自我的方法.106
活在自我世界裡的人.112
•一切都太可疑了!
•我喜歡獨自活在自己的世界
•我是自發性的「局外人」,不接受評價
陷入極端自我中心的人.125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我最了不起的自戀狂人
•只要能受到關注,什麼都可以做
•千萬別拋棄我!
不安到無法停止執著的人.162
•確認再確認,誰來勸勸我!
•害怕被拒絕
•一個人什麼都做不了
雖然得了上司病,但不會辭職.190
身邊的他人,無法忍受的不便.204
不被捲入、也不會迷失自我的方法.212
重新站起來的力量.221
•如果有人相信我的話
•活著、愛著、學習著
•任何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
•借助「粉絲心」笑一笑

Part 3 我的機智醫生生活
克服極限工作的醫生.232
•無法下班的第一年住院醫師
•在苦差事中喘不過氣來的第二至第四年住院醫師
•容易陷入職業倦怠的專科醫生的日常
•堅守生死界線的急診科醫生
致今天也奮不顧身的你.251
•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職業倦怠,直到承認自己的極限
•你,休息一下也無妨
•最終重新站起來的力量操之在我

各界推薦/推薦序

共鳴推薦

曾經我也覺得「職業倦怠」是一個偷懶的藉口,
直到我自己經歷過才知道,這樣的低潮就像生病一樣,
真心推薦大家這本書,書中用簡單的文字深入淺出,
用案例結合理論更接地氣,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______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葉宗儒

★★★韓國教保文庫9.7顆星 讀者強烈好評★★★
「強烈推薦給對生活感到疲倦的上班族!」______讀者 n1**0
「只要透過閱讀這本書,就獲得諮詢和治療,當你了解自己,就能找到解決任何問題的方法。」______讀者 ji**elee15
「『休息一下也可以』這句話讓正處於職業倦怠的我感到十分安慰。」______讀者 fe**ica

內容試閱

Part 1|職業倦怠,我們有點累了

任何人都會產生職業倦怠(Burnout)
職業倦怠是自己已經竭盡全力的證明和勛章。我們應該安撫那個感到「職業倦怠」的自己。
「不知道為什麼感到這麼吃力和憂鬱,並沒有什麼特別不好的事情⋯⋯」
因為不明原因的無力感,對日常生活產生侷限感而來看精神科的人出乎意料地多。我一天看診大約三十名病人,其中大約十名主訴是這種疲勞和憂鬱的症狀。尤其是持續承受工作壓力的上班族,經常出現這種症狀。
那麼,憂鬱是否都是問題呢?正常和不正常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呢?
精神科醫生在判斷心理障礙的憂鬱症時,會將「社會功能」和「人際關係功能」的低下,作為重要尺度。諸如在職場上經常遲到或無故缺勤、在工作中屢屢犯大錯等等。另外,與同事對話提高音量、經常吵架、經常一個人用餐、不想見任何人等社會孤立感,也是重要的判斷標準。除此之外,還有乏力、食慾下降、想到明天上班就睡不著,各式各樣的等憂鬱症狀。
通常當我們的自尊心崩潰時,就會變得憂鬱。這是因為理想(ideal)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拉大所產生的感情,會令自己感到痛苦。
根據二○一四年播出的MBC紀錄片《今天也疲憊的你,Burnout》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平均百分之八十五的上班族經歷過這種憂鬱症的初期狀態—「職業倦怠綜合症」。「大吼大叫」是憂鬱症來臨之前發送給我們的信號,可以看作是憂鬱症的警示燈。
有些人會問,職業倦怠是否意指處於低潮(slump)狀態呢?不過兩者在意義上大不相同。低潮期是指原本正常運作的身體和心靈,暫時出現不若平時功能的狀態,而引起困惑、煩躁、不安的時期。相反地,職業倦怠呈現出慢性病狀態,這是將自己全部能量燃燒殆盡的人必經的過程,唯有那些奮不顧身、傾盡所有精力的人,才會經歷職業倦怠。
韓國K-POP男團「東方神起」的隊長鄭允浩,曾在某電視節目上提及「低潮期的來臨,是對自己人生已盡了最大努力」(作為精神科專科醫師,適當糾正一下的話,可以形容為「職業倦怠的來臨,是指自己對人生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一般來說,對於「職業倦怠」一詞,似乎有著負面偏見。如果陷入職業倦怠,就會覺得自己很脆弱,甚至感到有一種應該儘快克服它,發揮出既有能力的壓迫感。但是一如鄭允浩說出的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職業倦怠是自己已經竭盡全力的證明和勛章。我們應該安撫那個感到「職業倦怠」的自己,以「這段時間辛苦了」的心態,開始學習面對職業倦怠,才能治癒自己。
職業倦怠綜合症(Burnout)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赫伯特.佛羅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所提出,也被稱為「工作倦怠綜合症」,意指過度專注於某件事,累積了身體和精神上的壓力,產生無力症或不安感、憂鬱感、憤怒、喪失欲望等症狀。
換言之,就是因為沒有好好調適的慢性壓力,導致身心枯竭的狀態。
我們的身體具有「恆常性」的特點,亦即當免疫力下降、身體機能減退時,會促使其恢復到正常狀態。而職業倦怠則是指恆常性功能這項生理特性,也就是恢復的彈性已經崩潰之意。如果我們正面臨著即使休息也不能好好地再充電,出現了持續感到憂鬱和無力的「職業倦怠症候群」,那麼我們應該好好瞭解一下自己的身體現在想對我們表達什麼。
若以腦科學的觀點來說明職業倦怠的話,可以解釋為具有大腦能量來源作用的多巴胺(dopamine)和負責滿足的補償迴路出現異常,以及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堆積所產生的症狀。這種現象也可以視為身體運作...

Brand Slider